金牌编剧谈创作的角度、尺度、温度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电视剧编剧首届论坛在郑州召开,高满堂、王丽萍、高璇等国内众多一线编剧出席了论坛,对剧本创作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众编剧一致认为,创造有情感温度、体现人性真善美和当下主流价值观的剧作才是好的剧作;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选择独到的切入点的剧本才是优秀的剧作;一个剧本若能够让观众产生精神的皈依感则是境界至高、情怀至远的剧作。

  高满堂编剧作品《闯关东》《钢铁年代》

  呈现什么是关键问题

  角度,即一部剧的切入角。在我看来,角度是最难选择的。角度,决定了一部戏的成败。角度能品出思想,角度能分出高低,角度能推陈出新。

  如《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讲一个父亲和孩子面对法西斯血淋淋的统治,父亲给儿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即不畏惧死亡。当父亲走进集中营毒气室时,他把儿子放在桶里。走向死亡的时候他却不停地回过头来给儿子扮鬼脸。儿子看着父亲走进毒气室,他知道了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就是不要恐惧死亡。

  当有了角度之后,在行文布局时,在设置人物上就涉及尺度问题。一名编剧首先要掂量自己的人物过不过关。比如写《钢铁年代》的时候,写到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我忽然发现自己写错了,我在那里展览一种苦难和饥饿。我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我发现,在特殊的三年自然灾害这个历史时期,要给观众呈现什么是关键问题,我觉得还是要给人精气神,要鼓励人们活下去,活得更好。

  之后,在鞍钢采访的时候我提出了这个困惑。有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一天厂里突然发出紧急通知,让工程师、科学家180多号人,拿着行李到厂里招待所办的学习班学习7天。大家很紧张,以为又来运动了吧。会议室里,科学家、冶金专家全都到了。党委书记却说你们先休息休息,先吃顿饭。大家却不解。党委书记说,我们用50吨钢,换了8头猪,今天请大家来,吃肉,吃馒头。为什么不让你们带回家?是怕你们让家里人吃了。你们必须在这儿吃一个礼拜的细粮,每天一碗红烧肉。所有的科学家听了都泪流满面。这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这体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高度的重视和关爱。这个就是主旋律的尺度。

  此外,我希望电视剧有温度。我不喜欢冷漠无情的电视剧。每一位剧作家创作时,要上对父母,下对儿女,让我们的子女把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

  王丽萍编剧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

  我要写真善美

  我要写真善美的东西。尽管这种坚持非常难。曾经有一个制片人找我说,你能不能写一个唐婉和陆游的故事,他让我改编一下,比如说唐婉谈过很多次恋爱,陆游会武功,我拒绝了。不是因为钱,而是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没办法想象陆游飞檐走壁是什么样子的。

  在写《媳妇的美好时代》之前,荧屏上有一些苦情戏,一开始就会死人,人死就有人复仇。如果我们现实题材的戏都照着这个路子走的话,就容易变成一个怪圈,即为这些案件,为这些复仇而去编造很多不合情理的桥段,不合情理的故事,现在称之为“洒狗血”。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事,但有必要放大吗?难道生活全都是这样的吗?所以在满目皆是苦情戏的时候,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媳妇的美好时代》 ,就想写一个没有坏人的剧,就想一家老小都可以坐在电视机前看这个剧。

  高璇编剧作品《婚姻保卫战》

  价值的皈依是好剧的至高境界

  在现代题材中,人物很少有大开大合的命运,可供选择的情节素材非常少。因此,现代戏更需要生活的质感和话题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同身受,找到自己思考的点,进入剧情。不管写生活流,还是写话题剧,这么多年来,写戏让自己还算欣慰的东西是什么?是作品将灵魂提高了那么一点点,或人们所谓的精神引领。因为阅历的增长,我从以前追求好看、人物可爱转变为近年来哪怕牺牲一些情节性也要换一种精神价值观的输入。

  编剧要讲究技巧,“润物细无声”很重要。一个作者要达到这一点,需要对整个社会、整个现象和真相追寻,从价值观和道德角度进行思考,这是我未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一个好的作品,现实主义是最重要的,在这之后,如果能有精神的引领,那就更完美了。总的来说,好的剧本有三点,第一是吸引人,让观众觉得这个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有相似度。第二,观众对人物的某段经历能感同身受。第三,人物有他的困惑。最高的境界是我们能感受戏里的人物因为困惑而产生精神力量,然后在这个人身上找到一种精神归宿,甚至价值的皈依。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