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文化礼堂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行走在浙江的乡村,处处可见山清水秀的风景,干净整洁的道路,清新雅致的民居,以及端庄大气的文化礼堂。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2013年以来,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推动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振兴乡村文化的主要抓手全面推进,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累计建成超过10966家。

农村文化礼堂扎根乡村大地、满足农民需求,传承乡土文脉、引领文明新风,成为具有浙江特色、时代特征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阵地和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也起到了为乡村振兴筑基、凝神、聚力的重要作用。 

 

  杭州临安上田村文化礼堂,农家意趣十足。这里不仅是村里村外人欢聚的文旅宝地,更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园,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 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礼堂是上田的根

  11月30日下午,本报采访组来到上田村。这个位于杭州临安的小村庄,四周群山环绕,山坡上片片茶园、青青翠竹令人神怡。

  早在8年前,本报就以《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画笔,临安农民进城办展览》为题对上田村作过报道。这份报道至今还在上田村的村史馆里展示着。8年前,报道里的钱万盛73岁,他和一群文友在劳动之余创作的字画在临安市里展出,还获了奖。他说:“我大多时间在家务农,自从参加村里的书画协会后,几乎每天都到‘村民之家’报到,一有空就和会员交流体会,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

  8年后,走进文武上田,阵阵墨香随风飘来。书法室里,几位老人正专心悬腕运笔、描摹字帖。墙上挂着二十余幅遒劲挺拔的书法作品,全部出自村民之手。正在练字的陈晓明老人是退休教师,他说,如今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也越来越多,村里注册成立了临安书法家协会上田书法分会,“浙江书法村”的美誉,也花落上田。

  在临安,上田村是个明星村,无论新农村建设,还是文化礼堂建设,都走在前面,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浙江精神的具体实践。

  上田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建筑群,包括村中心广场、村史廊、励志廊、书法廊、武术廊、天目学堂、书法创作室等。“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几个大字镶嵌在广场正中,这是教导村民为人行事的信条;村史廊、励志廊、书法廊、武术廊,则讲述着古村几百年的历史。

  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明星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打架村” 。上田村靠什么实现了这个美丽转身?

  村风纯不纯,主要看两委。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上田村两委找准病根,开了五服药方:“党建树魂,文化归心,法治护航,自治安村,创富惠民。 ” 2008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的潘曙龙说。

  上田的做法是,建一个红色礼堂,带一批好家风家庭,立一套传统礼仪,扬一曲中华武魂,书一幅家风家训,演一台文化大戏。

  2014年,作为临安市的试点村,上田村进行了一场“家风行动” 。潘曙龙带头,村委班子成员齐出动,他们通过走访、调查、整理,以及后续的评选、表彰、弘扬,让好家风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拂、浸润在上田村的家家户户。

  “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 。在文化礼堂一处显眼的地方,悬挂着由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专为上田村写的这幅书法作品。这些家风礼仪如今已经成为规范村民与村民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各种关系的纽带,村民有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村庄也有了和谐、团结和幸福。

  在上田村乡治馆,有一句话令人瞩目:“传统文化:祖宗的话,堂前的镜,文化的脉,强大的心。 ”飞速的城市化和乡村撤并,让传统意义上的故乡与现代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在上田人眼里,文化礼堂就是他们的根。

    打造农村文化地标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细胞。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导致了近代以来乡村基层社会的快速变化。2012年,上田村成功试点文化礼堂建设后,临安文化礼堂成为全省样板,率先打造农村精神文化“地标” 。

  临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赛文说,曾经有人问:建设文化礼堂的意义是什么?今天,我们的回答是:它让文化制高点重回乡村,让乡村有了文化的磁场。

  据统计,近5年来,临安区累计投入1 . 78亿元,文化礼堂从30个增加到187个,覆盖率从11 . 5 %上升到70 . 2 %,文化礼堂建成后参加活动的村民,从平均两百三十多人次增加到一千八百多人次,农村文体和志愿队伍从六百三十多支增加到一千八百多支。

  以文化礼堂为平台,杭州市文联积极开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文化惠民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每次演出,既有翁仁康、董其峰等这样的文艺大家名家倾情加盟,也有村民自编自演的排舞表演。

  在上田村走访时,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应雪林刚刚带领文艺志愿者从富阳区王家宕村演出归来。他说,文联组织理应发挥自身优势,把“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服务上档升级、扩面提质,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增强基层文化发展后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自2011年首创“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以来,杭州市文艺志愿者总团和各文艺家协会分团,与96个乡镇(街道) 、村(社区)合力共建96个“书法之村”“剪纸学校”“摄影之乡”“舞蹈村”“戏剧校园”“孝义之乡”文化惠民服务点,积极帮助基层建立文艺社团、培养文艺骨干。

  “文化礼堂不再是一个单纯唱唱跳跳的文化娱乐场所,更是传承优秀文化、留存乡愁记忆,感悟榜样力量、接受道德洗礼,学习致富本领、追寻振兴梦想的道德家园和精神家园。 ”李赛文说,文化礼堂作为宣传文化阵地和群众服务平台,发挥着乡风文明“传习所” 、治理有效“助推器” 、产业兴旺“加油站”的独特作用。

  白牛村在文化礼堂开设“电商学堂” ,举办电商培训,带动三百多村民“触网” ,去年网销额达3 . 5亿元。杨洪村结合村落景区建设,依托文化礼堂打造桃花纸非遗文化体验园,推出“非遗文化亲子游” ,带动乡村旅游,增加集体收入。文化礼堂发源地上田村,以钱氏后裔十八般武艺为特色,以礼仪传承为核心,配套建成了“文武馆”“乡治馆”和“三治学院” ,打造“文武上田、礼仪上田” ,成为全省“三治融合”的示范村。

  据了解,文化礼堂激发了农村文化自信自觉,在临安区2016年村干部竞选中,有148位把建设文化礼堂作为承诺。

  李赛文表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搞一刀切、不求高大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鼓励用好老礼堂、旧祠堂、老厂房等闲置用房,关键是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确保门常开、人常有。

    农家也能种文化

  2013年,浙江省首次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场会在临安召开,随后,临安经验向全省推广,文化礼堂建设在全面铺开,浙江省委实施“万家礼堂引领工程” ,文化礼堂从“临安实验”变成“全省实践” ,从“临安盆景”变成“全省风景” ,从“振奋精神”变成“振兴乡村” 。

  浙江省委宣传部党教处处长陈洁介绍,如今,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已全面形成了“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传统”等“我们的”系列文化品牌,初步实现了“日日有开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赛事” 。

  在杭州市村歌大赛上,上田村村歌《美丽的上田我的家》获得银奖,歌里这样唱道:“这厢练武术,那边习书画,能文能武上田人,农家也能种文化。 ”真实描绘了上田村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慈溪市傅家路村村支书陈沸沸说,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有三个“想不到” :建设前,想不到村民的支持率这么高;建设中,想不到村民的积极性这么高;建成后,想不到村民参与热情这么高。

  现在,文化礼堂已成为最有人气的“村庄客厅” 。以前村民农闲时总是无所事事,甚至搞起了封建迷信活动。文化礼堂建成运行后,村里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到礼堂看看书、看电影,或跳跳舞、吹拉弹唱,成了许多村民爱做的事情。跳舞健身的人多了,喝酒打牌的人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争吵摩擦的少了,邻里更加和睦、乡风更加和谐。他们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去礼堂里转转,有活动就参加参加,没活动也和乡邻们聊聊天。村里哪家来了客人,也要带到文化礼堂去看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找回乡村“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文化礼堂,把文化文明的种子播洒在乡村大地,把农村群众的心更紧密地聚在了一起。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启动之初,省里就特别重视农村文化礼堂的顶层设计,确立‘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 ”陈洁说。

  乡村大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文化礼堂成为承载乡愁、找回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浙江各地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彰显村落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聚会团圆中感受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形成了属于这个村子、这些村民共有的独特集体记忆。

  在上田村文化礼堂马路对面,就是青创农场和农垦十亩。水稻已黄,还没收割,卷心菜成畦,“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几个大字特别醒目,展望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