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红色文艺的美学追求
——第二届映山红文艺论坛在江西婺源成功举办
作者:何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8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映山红文艺论坛在江西婺源举行。本届论坛以“红色文艺的美学追求”为主题,来自北京及五省区的40余名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表示,文艺评论不仅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五省区都是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此次再度聚焦红色文艺创作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对激发新时代红色文艺创作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举办第二届映山红文艺论坛,既是对上一届论坛成果的继承、巩固与发扬,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对红色文艺创作的进一步对焦与推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表示,聚焦红色文艺创作是映山红论坛最为鲜明的特色。红色文艺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蕴含着巨大精神力量。赣、桂、陕、鄂、贵等省区不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国当代文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论坛将始终聚焦红色文艺历史及当代实践,关注当代主流文艺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蓬勃发展,致力于探求红色文艺的精神内涵、美学意蕴、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

  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柴永兴代表论坛联合主办单位致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剧协副主席宋宝珍,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研究员夏汉宁,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教授李震,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李滇敏,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甘霖,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爱中,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系主任、教授梁冬华,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王俊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咸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国和,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李晶,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何嵩昱,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勇,广西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欧妙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言。

  茅慧从传统深远的“尽善尽美”——感性舞蹈里的理性之魂,缘事而发的真实美——在战火中炼就的关注现实生活的创作路向不断地赓续发扬光大,“大我”情怀的崇高美——舞蹈中英雄形象、人民群像的精神之光,千姿百态的融合美——语言风格不设限、实现创作自由四个方面解读了红色舞蹈之美。她认为红色舞蹈美学植根于几千年的中华乐舞文化传统,其枝干延伸至世界舞蹈之林,经暴风骤雨磨砺,受阳光雨露滋润,总是坚定地立足现实,努力地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美学气象,具有鲜明的美学辨识度和文化唯一性。

  宋宝珍以《从湘江到遵义》《伟大征程》《香山之夜》《平凡的世界》《深海》等剧为例对新时代红色戏剧的主题立意与艺术探求进行分析。她认为,要创作好红色戏剧,首先要了解历史、还原历史,重现历史场域和时代精神。其二,要塑造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怀、有气节、有风骨、有个性、可亲可敬可爱的英雄形象。其三,要尊重艺术规律,站在当代文化立场,探究历史真实,讲好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其四,要善于捕捉素材,提炼加工成艺术的大器。其五,创作者的心灵与所塑造的人物要有一种灵魂的相知相契。其六,主题思想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显现,而不是喊口号。

  夏汉宁说,对红色题材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评论,一直是江西评论界非常关注的视点,关注红色根据地的红色文学创作,亦为当下江西评论界十分重视的领域。

  李震认为,中国红色文艺是多种美学基因的聚合。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中国民族民间审美趣味和西方某些艺术形式的审美方式,共同影响了中国红色文艺的审美形态。这种聚合从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文艺思想的形成开始。如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本土化歌剧等,都是这些美学基因聚合的典范。在文艺思想层面,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文以载道观念、人民性与民本思想等的相通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美学基因融合的重要基础。

  李遇春认为,在百年中国红色文学谱系中,红色诗歌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关注的目光。他以“人民史诗”与“百年中国红色诗歌”为题,分析梳理了五个时期的红色诗歌创作,以及从红色诗歌创作到红色诗歌经典化的历史过程。

  李滇敏以纪录片《国家相册》为例,分析红色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她认为平凡的故事里藏着最多感动,要让照片“开口”说故事,让小人物讲述家国,用小切口讲述历史,把老主题讲出新意思,真诚是成就一部作品的关键。

  张甘霖从庐山诗画传统艺术史溯源、庐山红色诗画的兴起与转向、庐山红色诗画审美特征、庐山红色诗画思考与影响等几方面分析了庐山红色诗画的艺术史转向与审美塑造。

  陈爱中介绍了广西文艺家以湘江为意象创作的重要作品。他说,湘江是新时代广西红色文艺的重要发力点,以“湘江战役”为发力点的红色文艺作品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社会影响力大。

  梁冬华解读了由广西艺术学院百余名师生集体创作的百米中国画长卷《八桂百年征程图》的叙事性创作特色,这幅作品以长卷的形式反映了广西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和伟大成就。

  王俊虎以陕西三代作家的创作为中心论述了延安文学经验的当代承传,认为陕西作家大都具有现实主义的坚守与突破,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情结与强烈的底层写作意识。

  何嵩昱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为例论述红色文艺的守正创新:守史实之正,创内容之新;守观念之正,创叙事之新;守立场之正,创视角之新。

  欧妙从纪录片《红色传奇》的审美特征角度探讨了当代红色文艺的审美追求。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当代红色文艺创作蓬勃开展,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为论坛提供了鲜活的话题和研究热点。论坛的持续举办对于红色文艺理论建设、红色文艺评论开展、红色文艺创作成果展示、红色文化普及等方面都将产生有力促进,对相关省区评协交流经验、协同合作,共同巩固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阵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