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初心,让理想信念在心中永远升腾
作者:于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生活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沐浴着党的阳光和雨露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硝烟和战争,没有遭受过严峻的磨炼与考验,但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时时刻刻感受着党的恩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无上光荣。 ”这是我写在1995年入党志愿书中的一段话,如今读来依然热血沸腾、思绪万端。

  26年过去了,我成为党的9500万分之一,成为奔流长河中的一滴水、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叶,成为党的巍峨身躯下的一块石。然而,沿着一路成长的足迹,我时常叩问自己的初心是否依然如当初那般鲜活、明亮、富有生命力?是否那些曾经的迷茫困顿、挫折彷徨也会遮住最初理想信念的光芒?

  前不久,“中国曲协会员携手筑梦计划”走进江西上饶,其间组织艺术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瞻仰方志敏烈士革命纪念馆时,墙上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是方志敏临刑前留给狱中同志的最后遗言,“十分亲爱的同志们!永别了,请你们努力吧!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 ”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决绝的告别,方志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牵挂的依然是为党工作,在他的心中,为党工作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你把它看得有多重,你行动的力量就会有多强。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来说,不正是对自己初心的最好叩问吗?

  于我而言,初心就是源于对人民的一句庄严承诺,就是即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要竭尽所能做好的每一件事……叩问初心,不仅仅是翻阅和重温历史,更重要在于从我党伟大而光荣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汲取“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量,恪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坚定“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笃定“千磨万仞还坚劲”的勇气,彰显“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而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眺望远方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回首“来时的路” 。这条来时之路曾有过太多的曲折,但正是这些曲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不能停下继续前行的脚步。

  一个人的初心是否能永葆本色,源于其理想信念之火是否永不枯竭地燃烧升腾。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李大钊曾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深情感慨,“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为理想活着的人,就是这种精神被高度唤起的人。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力量。无论是毕生都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红色理论家”郑德荣,还是在绝壁上凿出生命之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无论是在基层一线奋斗终生,被称为“新时代樵夫”的廖俊波,还是年过九旬仍在为中国医药事业不断探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当代中国优秀共产党人的字典里,“理想”和“信念”仍然是最耀眼的两个词,他们对理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永不褪色、从未缺席。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这是一件值得全中国人民都为之纪念和庆祝的大事、喜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有幸能见证这一伟大时刻,正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祖国,有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强大政党。百年是一座丰碑,铭刻着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震古烁今的千秋伟业;百年是一个坐标,昭示着中国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未来走向。今天,我们党和国家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历史对于我们的召唤,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只有高擎理想的火炬、鼓起信念的风帆,只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有心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才能答好新时代的考卷,才能走好新时代的漫漫征程。

  对百年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对百年成就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全国9500多万名党员,只要每一名党员都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一定能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就一定能彰显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就一定能把一代代共产党人无私忘我、不懈奋斗的精神基因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所谓,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累累沙土终将筑成高塔,点点繁星终将照亮长空。

  叩问初心,让理想信念在心中永远升腾,我将用一生来践行!

  (作者系中国曲协会员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