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音协指导、湖北省文联和江汉大学出品的大型音乐套曲《长江组歌》日前在武汉首演,吸引200多万观众线上线下观看,引起较大反响。长江是承载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母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精神标识之一,创作《长江组歌》既要有深厚的积累、较高的音乐素养,也要有充分的胆识和宽阔的视野。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中部之心,与长江主题歌曲创作结缘已久。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音乐人先后创作《葛洲坝交响大合唱》《穿越三峡》《格拉丹冬雪光》等歌曲;进入新时代后,又多次开展长江主题歌曲采风创作,为担纲《长江组歌》打下厚实基础;此次创作邀请北京、湖南、甘肃、江苏以及广东深圳等地的唱作人加入,让作品更具多样性。从现场演出效果来看,《长江组歌》运用叙事化手法,以实托虚、以点带面,易唱、亲切、动人,实现了艺术性、技巧性和可听性的结合,是一部难得的新时代长江题材音乐力作。
《长江组歌》具有人文关怀的温度。曲中有真意,故事动人心。歌曲在创作阶段反复强调接地气、抒真情,歌词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从格拉丹冬雪山的姑娘到喜迎宾客的土家兄妹,从百舸争流的龙舟队员到走进十里洋场的背包客,不同歌手以“乐中人”的角色带入,将他们与长江的故事娓娓道来,多个声音蒙太奇呈现的画面感在听众脑海中回荡,使得80分钟的演出时间充实饱满。更能直抵心灵的是叙事背后的立意,歌曲《三星堆》以问句开篇,展现出对古往今来的思考和灵魂的拷问;歌曲《花儿》从C调4/4拍节奏缓缓进入,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温暖与愉悦,紧接着转入F调,敢爱敢恨的哥哥和尕妹“对唱”,“手牵手攒劲儿活哩,花儿是你也是我哩”,这种电影《红高粱》般的“野性的呼唤”让人、花儿、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作者对土地的赞颂、对原始生命力的赞许。细品《长江组歌》,喜悦、好奇、怀旧、孤独、激昂等心理活动悉数展现,并在人声和乐声交织中一次次被推到极致,音乐中传达的人文关怀使创作者在物我交融中获得自我实现;欣赏者也容易受到个中情感逻辑、生命情调的陶冶,进入恬然自适之境。这种人文关怀,体现出作者的“角色意识”和“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东方美学追求,也为音乐作品向舞台剧、影视剧等IP转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长江组歌》具有音乐叙事的广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构艺术生命,音乐作品的创作同样离不开“物至-心动-乐生”的过程。《长江组歌》的创作耗时近一年,在长江沿线多地采风,为后来的“情现”和“乐生”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等“不能只写”体火遍网络,《长江组歌》的创作者们写长江,但不囿于长江文化的抽象表达,不满足于自然风光的赞美讴歌,而是写了屈原、昭君、伯牙、子期等历史文化名人穿越时空、同船共渡、悄然相遇;写了彩云下的古镇村寨、码头上的一碗小面、十里洋场的剃头匠,土家大哥院子里的摆手舞、罐罐茶、苞谷酒,绣女手中的平针、回针、虚针、实针;写了新时代高速公路、高铁、桥梁、隧道的飞速发展,蓬勃生机。在音乐节奏的“屈伸俯仰”间,多个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符号跳跃在创作者的五线谱上,一幅幅展示长江风情的画卷徐徐铺开在观众面前。《长江组歌》的叙事性和场景感正是基于创作者们对生活体验的广度与深度,在创作上的真心和匠心。
《长江组歌》具有主题凝练的高度。“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世界上许多江河有着表达自身气质的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讲述了多瑙河畔的典雅与浪漫,《黄河大合唱》奏响了九曲黄河的澎湃与坚韧,交响诗《我的祖国》展现出沃尔塔瓦河的瑰丽与庄严……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兼收并蓄,时而诗情画意,时而豪情万丈,时而奔腾咆哮,用一组音乐讲好长江故事,更加考验创作者提炼作品主题、升华思想高度的能力。《长江组歌》以序歌《神女说》中的“我的生命和你一样”“我的渴望和你一样”作为伏笔,在尾声歌曲揭示了“我们就是长江,长江就是我们”主题,成功将人、河流、音乐放在同一视阈,引发人们关于起点与终点、出生与死亡、当下与未来、挫折与拼搏、保守与进取、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思辨,升华了主旋律歌曲创作的思想高度。该主题的确立,也体现出《长江组歌》同其他长江主题歌曲创作的差异化和区分度。作曲方面,尾声歌曲《我们就是长江》配器庄重、织体丰富、和声饱满,第54至62小节,在相同旋律基础上反复转调,让观众得以在“熟悉的陌生感”和连续偏离的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可谓“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临近结尾,“咆、哮、奔、腾”“一、路、推、开”均用单个四分音符强调,而后不同乐器铿锵交驰、大开大合,完成主题再现,体现作品的思想价值。
《长江组歌》具有艺术表现的力度。《长江组歌》由老中青三代词曲作家创作的17首作品组成,既保留了交响乐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又没有过于追求技巧技法,容易被大众接受。在章节编排上,“梦在高原”“心在路上”“爱在海洋”三个章节,如同江水奔腾而下,一气呵成。组歌以《神女说》《格拉丹东雪光》作为序歌和开篇,神秘的传说和遥远的雪山更容易使观众接近“虚静”状态,以“湛怀息机”的澄澈心境欣赏音乐,体会其中奥妙;《龙舟竞自由》使用多个高音,旋律高亢激昂,《外滩外》则运用三连音的摇摆乐风格,节奏鲜明,两首歌曲共同掀起音乐会的小高潮;《稀客来到我的家》等歌曲巧妙运用唢呐、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仿佛是穿梭于青山绿水、修竹茂林间的亭台小筑,既在听觉上强化了民族色彩,又与世界性的交响乐语言融于一体;《家在山水间》巧妙将歌曲中的“散板”元素与京剧艺术有机结合,由京剧表演艺术家万晓慧“跨界”参与演唱,实现了艺术上创新与突破。此外,多位长江流域中青年歌唱家加入演唱队伍,充沛的情感、蓬勃的气息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都完美地融入到作品之中。
当然,《长江组歌》还存在合唱的层次感有待加强、个别歌曲音域跨度过大、传唱性稍弱等不足之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首演已经圆满落幕,但这部流淌着万里长江声浪组歌的精品化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