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雪中迷失的亲情
——评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捉迷藏》
栏目:视点
作者:王津京  来源:中国艺术报

《捉迷藏》剧照 映洲 摄

  成立于1975年的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是澳门影响力最大的话剧团体,50年来创演作品超过百部,大多数为原创作品。创始人李宇樑从1973年开始从事话剧创作,及至上世纪90年代移居加拿大前,其原创作品已有40余部,并常常身兼编、导、演三职。其作品多关注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尤其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变化。此次带来的《捉迷藏》同样以亲情为话题,探讨人性的幽微之处。近年来,晓角话剧研进社曾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演出,此次作为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剧目,终于让北京观众得以一睹澳门话剧的风采。

  《捉迷藏》讲述的是欲往海外投奔女儿Crystal的退休语文教师惠贞,因财产问题与面临经济困境的女儿之间爆发的一场信任危机。对亲情的“捉”与对金钱问题的“藏”构成对话意义的两端,一场场关于过往和金钱的对话透露出女儿的些许怨怒,加深了母亲对女儿的怀疑和恐惧。当年,惠贞因不能忍受丈夫出轨,导致夫妻关系破裂,年仅11岁的Crystal被送到加拿大的表舅家。惠贞从此放弃了养育责任,只在假期偶尔看望女儿,而幼年远离父母的Crystal也渐渐学会独立,甚至连15岁时遭到表舅侵犯的事都没有告诉母亲。如今,Crystal与同为华裔移民的Jack结婚生女,正陷入经济危机。惠贞已与丈夫离婚,并取得一定的财产,她想帮助女儿,但又想留一些养老钱,生怕自己老无所依。Crystal没有及时将联名账户的钱还给母亲,却让母亲以为女儿一心图谋自己财产,甚至以为女儿会危及自己生命。Crystal家隔壁住着来自越南的华裔移民一家,刚刚发生了儿子枪杀父母的惨案,此时,这个饥饿的杀手Nam正因无处觅食、身无分文,不时潜入Crystal家中。一场暴风雪来临,道路和通讯都受到影响,被Nam挟持的母女终于在一番抗争中获悉了彼此的心意。暴风雪过后,惠贞决定回到澳门,独自面对余生。

  身在澳门的母亲和久居海外的女儿明显代表着时间上的过去与未来和空间上的东方与西方。西方人惯饮凉水,惠贞很不适应。Crystal已经习惯独立,但惠贞仍渴望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Crystal面临严重的财产危机,但她并不想无偿获取母亲的资助,并且她愿意为母亲养老。而惠贞一方面相信“亲生子不如近身钱”的俗语,另一方面又有作为母亲应当为子女牺牲的执念,加之作为语文教师从文学中养成的一种敏感和理想主义,让她与女儿的关系陷入僵局。而在面对Nam的威胁时,她仍然甘愿为女儿牺牲,无余生也就不再需要钱。

  种种差异还体现在语言中。粤语话剧近年来为北京的话剧舞台增添了一种别样的语言风韵。具有九种声调的粤语,听起来婉转灵动,富有乐感。而在《捉迷藏》中,操粤语的惠贞和操英语的Crystal让粤语成为代表中国传统的声音。在二人被挟持时,惠贞要跟Nam讲“孝道”,她让Crystal翻译,但英文中并没有这个词。作为年幼的新移民,Nam显然既没有受过中国传统教育,也没有西方人的平等信仰。Crystal也是自幼移居海外,她与Nam有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牺牲品,而那个少年更是家庭伦理彻底崩溃的沦陷者。这一切似乎源于对更优越生活的追求。惠贞希望女儿远离父母破裂的婚姻,越南移民显然具有相当的财富才远渡重洋,追求更好的生活。但这种“更新”却没有让“新一代”获得幸福,家庭伦理的丧失,让人们变得孤僻,甚至疯狂。惠贞和Crystal正好站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界地带,其实渴望被爱、守护家庭是人所共愿,只是人生际遇和个人选择形成的盲区令人无奈。惠贞想不到女儿会受害,Crystal接受了西方伦理,却要接受无亲的孤独。作品首尾呼应的一家三口照相的场面,看似温馨,但机械的动作并不让人感到幸福。

  李宇樑的作品多带有轻喜剧风格,《捉迷藏》混合悬疑元素后,产生了黑色幽默的效果。惠贞与女儿就财产问题爆发争吵后,害怕得致电好友,嘱咐她如果联系不到她,就来家里看看她是不是在冰箱里。沉默寡言的Jack与Nam的外貌相似,在Nam挟持母女二人时,身在澳门的父亲打来电话,二人边跑边让父亲报警,而父亲却不知所措。Nam与母女二人语言沟通有障碍,母亲英文不好,女儿中文不好,Nam不懂粤语,在Nam时而用英文,时而用中文痛诉父母管教不善和自己的委屈时,母女二人却恰好获得了无法直接交流的信息。这一场高潮戏让观众获得了五味杂陈的审美体验。

  李宇樑从中学时代便开始创作话剧,如今年近70,仍然笔耕不辍,并坚守剧场,令人钦佩。《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澳门话剧在文化上的特色,但仍有令人不满足之处。例如,Crystal和Jack同为医院护士,但在剧中并没有看出二人的职业特点。Jack的戏份过少,让这个人物显得有些单薄。或许作者希望将矛盾聚焦于母女二人,并且保持一些神秘感,至于Jack对岳母的冷淡也多少是对惠贞的惩罚。三位主演的台词功底十足,在普通话、粤语、英文间的切换灵动自如,表演的整体风格偏向自然,并不刻意塑造语气强度的层次和动作的节奏感。这可能是导演的艺术追求,但对于喜欢有板有眼的表演风格的观众可能觉得不够过瘾。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多年来坚持舞台创作,不但有大量原创作品,更有许多优秀的名著改编之作。期待他们带来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