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抒写璀璨的民族画卷
——第十三届“骏马奖”广西获奖作品研讨活动综述
栏目:观察
作者:黄晖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为迎接11月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办, 9月21日,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广西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共同抒写璀璨的民族画卷——第十三届‘骏马奖’广西获奖作品研讨活动”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广西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严霜,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广西文联一级巡视员、副主席刘水玉,广西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程小华出席座谈会。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广西获奖作家光盘、凡一平、黄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外文艺评论家康伟、岳雯、李云雷、敬文东、杨玉梅、何同彬、弋舟、黄尚恩,广西文艺评论家、作家容本镇、红日、锦璐、杨合、张柱林、刘铁群、陈祖君、张淑云、董迎春、黄文富、杨映川、王勇英、陶丽群、刘春、“我本纯洁” ,以及高校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活动。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主持活动。

《烟雨漫漓江》封面

  

  多方助力支持,担当使命,铸就广西民族文学新辉煌

  近年来,广西文艺界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积极贡献力量,促进广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今年7月,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结果揭晓,广西报送的《烟雨漫漓江》 (作者光盘,瑶族)获长篇小说奖,《上岭恋人》(作者凡一平,壮族)获中短篇小说奖,《落下来》(作者黄芳,壮族)获诗歌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是继2020年广西3部作品获得第十二届骏马奖后又一次集体“登顶”。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的巨大殊荣,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篇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西民族文学创作成果能够在全国彰显形象,形成影响,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流在讲话时表示,202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系统性重塑了广西文艺创作生产扶持激励政策体系,一共制定或修订了12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广西文学界捷报频传、喜讯不断,包括去年东西的作品问鼎茅盾文学奖。现在,区内外作家和评论家解读几部广西作品能够获得“骏马奖”成功的原因和密码,形成宝贵的经验,助推广西文学事业进一步前进和发展正当其时。同时,他希望广西的文学和文学评论在茅盾文学奖、“骏马奖”一次次获奖的激励之下,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广西获奖数量连续两届名列全国前茅,这是广西文学整体实力提升、创作水平飞跃的最好证明。”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在致辞时说。广西作协也一直在努力为作家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从选题规划、精品打磨到培养文学新人、加强对外交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扶持力度,自2019年以来,获广西优秀原创文学奖励办法奖励的作家从2019年的82人上升到2024年的175人;获得扶持的作品从2019年的142篇上升到2024年的422篇;全国重点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从2019年的179篇次上升到2024年的214篇次,2024年获得扶持的群体中青年作家45岁以下71人,占比为40.1%;少数民族作家有79人,占比为44.6%。这些举措为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广西的民族文学创作,《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说,她多年来深切感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党委宣传部、文联、作协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高度重视,这让广西的多民族作家有一种文学创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这样的推动,让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让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生生不息。

《上岭恋人》封面

 

  深扎八桂沃土,汲取养分,展现广西大地的独特魅力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分析了黄芳的诗作。他认为,黄芳的诗里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带着生命体温,有着悲悯情怀和人间情怀,以女性视角细腻地书写生命痛感的诗人,一个在体验到生命痛感之后依然往前走的诗人。《延河》副主编、西安石油大学特聘教授弋舟表示,这可能就是广西文学的特别之处,它既是客观上的多民族文学汇聚力量之地,同时也在多民族文学的花园中独树一帜地绽放着自己融合中华文化、表达中国一家的广西性。

  《上岭恋人》取材于凡一平的老家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红水河畔的上岭。《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讲道,作者立足于自己的故乡,将熟悉的人物与生活“陌生化”,在地方性中发现了独特性与普遍性,并赋予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他从容地观察与思考,在时代巨变中写出了爱情、婚姻、友情的坚守与蜕变,写出了小人物身上独有的坚韧、包容与温情,这是对“新南方写作”的拓展,也是一种新的“中国故事”。《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表示,凡一平以温柔的讲述凝视着故乡的上岭人,关注着他们的脆弱、独特、痛苦、时间和爱,这些根植于自然乡土,充满地方性、时代性和复杂性的故事,是一个作家最深沉的乡愁,更是来自于对民族真诚的信仰和爱。广西评协名誉主席、南宁师范大学教授容本镇表示,上岭系列作品的叙事格调似乎少了一些调侃、谴责、嘲笑和挖苦,多了一些柔和、淡然、亲切和宽容,无论是对坚守在故乡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还是对奔走在城市里的上岭子弟,都流露出一种浓浓的悠长的乡情和亲情,即使有人在权力和物欲的诱惑下迷失自我,滑下堕落,他也是抱着一种惋惜、劝诫和拯救的心态,而不是幸灾乐祸的嘲弄。广西评协理事、《歌海》杂志主编黄文富讲道,上岭村是凡一平的创作精神领地,它既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村落,也是凡一平建构的精神美学地标,在《上岭恋人》中能看到凡一平大量的上岭村地域化写作。

  《民族文学》副主编杨玉梅表示,光盘的长篇小说,不但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荣,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而且饱含家国情怀、故土深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新生活、新思想、新矛盾,但是也思考了乡村和农民的命运,也是探索乡村振兴之道,是新时代农民的生活史和心灵史的生动阐释,也是献给新时代农村的一部抒情长诗。

  广西评协副主席、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员张淑云讲道,《烟雨漫漓江》讲述的是生活在漓江两岸人们的平凡故事,小说分为“春绿柳”“水流夏”“风动秋”“冬日暖”四个部分,体现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流年,这样的标题也可以看出光盘自觉的生态意识,他以敏锐的文学感知植入了更细微的漓江两岸人们生活的日常,洞见漓江流域的生态问题并展开诗性的反思,以文学的方式回应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诗性社会。

《落下来》封面

 

  挖掘文化宝藏,创新表达,讲好新时代广西民族故事

  黄芳谈道,她的父亲是一个民间壮剧作者,他一辈子写了60多部剧本,并且自编自导,把这些剧都搬上乡间舞台。记得很小的时候,她还没有识字,就喜欢坐在父亲身边,看他飞快地写字,并且为之着迷。所以,在她还没有文字意识的时候,文学的种子早已在心里种下,而她也一直坚持到今天。广西评协理事、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董迎春说,在广西,民族文学尤其丰富和多元。不同的作家都能找到不同的生活之眼,去体悟、沉思美壮乡这块充满温情与柔软的生命住址。与大多数民族诗人着重于本民族、地方性的文化标识的挖掘与情感设置不同,黄芳拓展了民族诗歌的书写空间。

  “《烟雨漫漓江》写到的所有的人物,是一方水土的守护者,同时也是新乡土生活的实践者。”《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说。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满腔心事,这些都是哀乐参半,都是真实鲜活的人间。小说写出了独属于这个地方,独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这使得这部小说非常剔透,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闪烁着非常和谐美好的光泽。

  《文艺报》评论部副主任黄尚恩说,《烟雨漫漓江》主题不是封闭在一个乡村的世界里,而是在城乡之间探索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建构一个家的可能性。它是通过种树、旅游观光、养鱼和做工艺品等方法,多个维度来构建经济体,解决了写乡村经济振兴背后的经济逻辑问题。广西评协副主席、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铁群表示,《烟雨漫漓江》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审美感受,就像听一个老农夫在讲述漓江两岸的故事,在一种松弛的游走观赏中感受漓江两岸的四季流转和凡人琐事,这是一种从容又庄严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