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一段陕北说书曲艺作品在网络上走红起来。无论是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的唱词,还是激昂粗犷、浑厚苍凉的唱腔,在网络上都引起广泛关注和大量讨论。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曲艺,借力现代游戏实现了“出圈”,为我们带来曲艺新媒体传播的几点启示。
抓住受众兴趣点,在曲艺表达内容中融入创新元素,对于提升曲艺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曲艺是流传千年的说唱艺术,电子游戏是现代文化娱乐方式,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在《黑神话:悟空》这样一个国潮游戏中相遇并碰撞出火花,令人耳目一新。这段陕北说书曲艺作品是作为游戏中的一段配乐呈现的,朗朗上口、极具特色的唱腔唱词与此时的游戏情境相得益彰,与此刻的受众同频共振,更容易使受众产生代入感和贴近感。曲艺以演绎故事、讲古论今见长,这段作品充分利用曲艺的叙事功能,交代所处背景,烘托故事情节。该作品表演者是中国曲协陕北说书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曲协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得主熊竹英。随着游戏的爆火,从游戏内到游戏外,熊竹英抖音账号上的这段陕北说书曲艺作品获得了数十万点赞转发和上万条评论。这何尝不是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受众中的“血脉觉醒”,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一直以来,曲艺存在受众群体日益老龄化的问题,通过把握受众关注点和兴趣点,与游戏等创新元素相结合,更新艺术语言,让表达内容更加接地气、有灵气、展生气,更容易拉近曲艺与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之间的距离,获得年轻受众的关注和认同,提升曲艺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为曲艺传播提供了新平台、新手段,曲艺由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变为互动传播模式,有助于增加受众参与度和认同感,拓展曲艺传播空间。传统曲艺传播是一种“我来说和唱、你来看和听”的单向传播模式,受众欣赏曲艺的前提是走进剧场、书场观看舞台演出或者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存在一定的地域和时空限制,互动反馈机制较为缺乏。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平台,随时随地欣赏天南海北的曲艺,打破地域限制和时空维度。受众还可以与曲艺表演者、其他受众互动,进行转发、评论、点赞等,成为传播链条的重要一环,主动参与度和认同感得以激发。在熊竹英的抖音作品中,大家纷纷评论,“就是这个味,在脑子里循环播放了”“声音,情绪相当到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还有人调侃“还原度不够高”,据此熊竹英进行了再创作,通过还原游戏人物形象,并调皮回应“这回对味儿了吧”,用定制化内容满足受众需求。当下新媒体已经成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载体和模式。根据最新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网络视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截至6月,微短剧用户占网民整体的52.4%,短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95.5%,长视频用户占网民整体的65.2%。曲艺工作者只是立足于传统“大舞台”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现代“小屏幕”,根据新媒体大众传播、共享传播和互动传播等特点,结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元素,通过打造线上书场、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云端”曲艺,提供更多作品展示、演出展播、知识普及等精神文化产品,并与受众积极互动、激发其参与度和认同感,为曲艺寻找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和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增加受众与曲艺的共鸣。
当下,在寻求新媒体广泛传播的同时,我们应当注意保持曲艺艺术本体特征,避免为吸引流量、博人眼球而出现曲艺“歌舞化”“杂耍化”等偏向。曲艺有着独特的艺术内核、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只有在保持曲艺艺术本体特征的基础上,拥抱时代、呼应时代,才能激活曲艺传承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曲艺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面对当代传播媒介的深刻变化,曲艺工作者应积极融入创新元素,拥抱新媒体带来的传播媒介的深刻变化,在保持艺术本体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提升传播效果和能量,让从古老文化中走来的中华曲艺踩着时代鼓点、阔步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