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首部原创大型民族管弦乐《千年宋韵·海丝寻音》日前在温州大剧院歌剧厅成功首演。这部多达八个乐章的大型民乐套曲,选取了江南历史人文方面的代表性文化意象,以繁华宋代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核心主题,以其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对比强烈的戏剧性构思,为观众献上了一部构思巧妙、雅俗共赏的大型民乐作品。从创作手法来看,作曲家李珺博士有着扎实而娴熟的作曲技术,但是却没有一味追求技术的创新表达而忽视听众的感受,整体创作技法以传统创作手法为主,有着风格优美动听的旋律、富于变化的节奏、辉煌壮丽和委婉细腻的情绪对比。关于听众对大型民乐作品的各项期盼,作曲家都作了充足的考虑。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大呼过瘾,乐章间欢呼声、鼓掌声极为热烈——尽管有时不合古典音乐会的礼仪,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观众们对于作品的认可和喜爱。
谈起宋代,我们总能想到极为发达的古代文化和商贸,还有誓死抗金、精忠报国的岳飞——那是一个富于烟火气、富于诗情画意的辉煌时代,也是一个开放包容、文化昌盛的时代。当然,作曲家的创作目的并不是试图复原宋代的音乐(这也不可能),而是通过各个乐章不同的音乐意象表达,体现当代人对于宋代人文历史的理解和想象,让音乐富含历史人文气息的“气韵”,生动而活泼。
对这样一部多达八个乐章的大型民乐套曲作品,如何结构、布局全曲对作曲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曲家展现出了对于大型民乐团的良好掌控力和分寸感。就具体的各个乐章构思而言,应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点。第一乐章《宋韵·锦绣》和第八乐章《宋韵·瓯风》一头一尾乐章相互呼应,由乐队与合唱共同呈现了辉煌壮丽的音乐形象,奠定了整体乐曲舍我其谁的磅礴气势。中间各个乐章跌宕起伏、情绪多变,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第五乐章《精忠铁骨》,这一乐章使用唢呐这一极具冲击力的独奏乐器与民乐团进行了协奏,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气韵,充分展现了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屈精神和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在独奏唢呐的引子之后,大气磅礴的主题由乐队合奏而出,在打击乐的烘托下,更显气势十足。第一主题独奏唢呐略带异域色彩的旋律音调,由小唢呐吹奏的第二主题则快速而灵活。狂野中带有激情的唢呐、动感充沛的打击乐、丰满厚实的乐队效果,使得整个乐章令人激动。第六乐章《瓷色》同样是协奏性质,使用二胡与乐队进行协奏,但是与前一乐章充满激情和冲击力的唢呐协奏不同,这一乐章充分发挥了二胡这一拉弦乐器的如水般温柔缠绵,并使用了类似于民乐室内乐合奏的小型编制乐队,舞蹈表演、女声演唱与二胡演奏相得益彰,仿佛是一幅淡雅而素彩、充满天地灵气的宋代瓷器画卷。第七乐章《听琴》出人意料地用一个孤零零的古琴镇压全场,仿佛是对文人风骨的细腻描摹,与第八乐章的辉煌全奏形成了极致对比。
作品在演出形式上也是极为丰富,担任此次演出的温州大学民族管弦乐团、舞蹈团和温州市合唱团两百余人的大型演出阵容,在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邹跃飞指挥下共同演绎了这一场展现千年古韵历史厚重和烟火气息的作品。每一乐章之前的主题解说、依据各个乐章表现内容创作的背景视频、乐队不同配置的舞台占位、舞蹈表演等多种舞台要素实现了共同表达,使表演完全超越了纯粹器乐演出,成为一个曲、舞、画多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呈现,令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多重震撼。如第七乐章本来只有古琴独奏音乐,而充满典雅气息的舞蹈场景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艺术填补作用。
该作的策划、创作排练、演出等主要由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承担,是校地合作联袂打造引领温州音乐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韵飞音扬,整个音乐会所呈现宋韵文化的艺术之美,既呈现出温州人文底蕴的深邃厚重,生动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画卷,又通过诗、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交融的交响音画鸣响,体现了温州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品位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