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作为主要服务于未成年群体的舞台艺术,其观众群体理应包含0至18岁的青少年儿童。然而在国内的儿童戏剧市场中,适合3岁以下低幼儿童欣赏的作品并不丰富,而特别制作给18个月以下婴幼儿群体的作品则少之又少。一方面,儿童戏剧的主流表现形式,即以故事情节为核心,以台词、歌舞、人偶等方式呈现演出的表现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契合婴幼儿的接受方式;另一方面,婴幼儿的家长,即婴幼儿戏剧的潜在消费群体,也对婴幼儿走进剧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存疑。近期,由中国儿艺第三季“绽放·启航”儿童青少年舞台艺术作品孵化计划支持制作的全感开发婴幼儿剧场《毛毛虫Momoda’》成功上演,其独特的演出形式和符合婴幼认知的底层设计,既是对婴幼儿戏剧的一次探索,也给婴幼儿戏剧市场中的制作方和消费方带来了新的信心与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建立“共演”关系
对于婴幼儿而言,走进剧场并不是最困难的事情,待在剧场并保持一段时间的专注力才是最大的难题。不同于传统的戏剧观演模式,《毛毛虫Momoda’》并没有建造一个舞台,而是搭建了一个让婴幼儿放松的空间,通过肢体模仿一只毛毛虫的形式,模拟它对世界的探索。当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表演区域时,柔软的坐垫,清脆的风铃,柑橘的香味,都在帮助婴幼儿尽快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而当音乐开始响起,三位演员更像是一个引领者,而非信息的传递者。虽然他们有固定的表演动作,但他们的注意力时刻关注着孩子,随着他们的反应微调着自己的表演。
互动性可以说是婴幼儿戏剧中的主要特质之一。无论是演员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还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在这场演出中都比表演内容显得更为重要。不同于传统儿童戏剧中的节点式互动,在《毛毛虫Momoda’》这部剧中,互动是贯穿全剧的。有的孩子会专注于演员发出的声音,有的孩子会自顾自地玩儿着摇铃,甚至有的孩子只会窝在家长的怀里……这些都是被允许的状态,演员们并没有强行去吸引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而是在角色状态中走到每一个孩子身边,参与他们的活动,再给予他们一些视觉、听觉、嗅觉上的刺激,从这个角度而言,孩子们的反应也是表演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方式。
在儿童戏剧的诸多价值中,增进亲子关系无疑是其重要的作用之一,这一点在婴幼儿戏剧中尤为突出,家长甚至承担了一部分表演者的工作——引导孩子走入表演者营造的假定性的世界中。婴幼儿对家长天然性的依赖,让他们能更舒适地在家长的陪伴下去探索世界;而家长则会在这一小时内高度专注于自己的孩子对外界产生的各种刺激的反应,从而发现孩子在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表现,并在走出剧场后,对孩子有更清晰的引导性教育。
全感开发,基于婴幼儿认知的戏剧构建
一部好的儿童剧可以是全年龄共赏的,但一部好的婴幼儿剧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年龄的细分和划定。婴幼儿从出生到2岁,从被动感知世界到主动选择喜恶,逐渐具备较为复杂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婴幼儿戏剧创作者有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的受众划分。以《毛毛虫Momoda’》为例,它的适合年龄就严格限制在了6个月到18个月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婴幼儿有了主动抓取、用运动探索世界的能力,同时可以参加象征性的游戏,并展现出简单的记忆力,而对于恐惧等负面情绪,还未发展到虚拟的想象层面,这就便于创作者设置更符合相应年龄的刺激源。在《毛毛虫Monoda’》剧中,有一位演员脸上画着夸张的油彩,其目的在于用颜色给小观众带来视觉刺激。在前期测试场中,小于18个月的孩子对这位演员表现出的更多是好奇或者无视,但再大一些的孩子对这位演员就会有害怕的情绪。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其划分年龄的重要性。
由于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长时记忆”还不完善,不适宜进行“知识性”的教育,因此认知开发、情绪感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成为了早期教育的主要方向。婴幼儿戏剧恰恰可以通过人声、器乐、形体、气味等综合性的方式,给婴幼儿带来全感开发。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演员会通过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进行舞蹈,用铃鼓、沙锤等乐器与孩子互动。有的小观众还不会走路,但他的肢体也会随着音乐的律动摆动。演员还会让家长将橘子精油涂抹在孩子的脚底,让孩子被橘子的香气环绕,感受脚心传来的热度。通过多感官的交互和刺激,婴幼儿戏剧帮助孩子建立了对世界的感知,提升了他们的认知力和适应力,逐步增强了他们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供不应求,创作与市场探索空间广阔
婴幼儿戏剧在国际上也属于新兴项目,近年来通过引进、原创等方式,诸如《云上的孩子》《空气》《森中甜梦》等作品的演出也让国内家长渐渐了解了婴幼儿戏剧,打破了他们心中“孩子太小,看不了戏”的固有认知。从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来看,近5年的新生儿数量均在900万以上,这也意味着婴幼儿戏剧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需求。婴幼儿戏剧对小观众关注度的要求,使得每场演出的观众人数基本会控制在30组家庭之内,而考虑到婴幼儿特有的作息时间,每日可演出的场次也相对有限,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制作团队进入婴幼儿戏剧领域,去满足新生儿家庭的需求。
在《毛毛虫Momoda’》测试场后,仅通过口碑相传的方式, 10场演出瞬时售空,首演3天后加开了8场,售票依旧一抢而空。很多年轻家长已经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不再追求即时性的教育目的,显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专注地看完整场演出,但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段落表现出好奇、开心等情绪,已经让家长感到满意,而孩子一些出乎意料的互动则更让家长感到惊喜。因此婴幼儿戏剧不仅是对婴幼儿全感的一次开发,也是引领家长的一次思考。
《毛毛虫Momoda’》的演出是对婴幼儿戏剧的一次成功探索,也对婴幼儿戏剧的配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剧场方面,婴幼儿戏剧更适合在为其专门打造的新空间剧场做驻场演出,以便在环境、服务、演出等硬件设施上更适配婴幼儿观众。在创作者方面,要求创作者具有专业的艺术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背景,保障作品内容符合婴幼儿发展规律且兼具艺术性。在表演者方面,除了专业的表演技能,演员还应接受与婴幼儿相处有关的培训,在完成规定的表演内容的同时,更加关注婴幼儿的反应并随机应变。
从国际婴幼儿戏剧发展的现状来看,婴幼儿戏剧因其接待规模小、综合性要求高、普及程度低、生存难度大等因素,专门制作、演出婴幼儿戏剧的团队并不多。但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转变,各地新空间剧场的建设,政府对婴幼儿艺术教育的支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婴幼儿戏剧作品走向市场,真正做到让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适合欣赏的舞台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