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以央视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为例
栏目:观察
作者:廖璇 李欣蔓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202406/W020240602522882267437.jpg" OLDSRC="W020240602522882267437.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中国神话》海报</font></p>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创新发展,成为当前艺术实践亟待攻克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央视总台在2024年推出一系列借助AIGC技术制作的系列动画、短剧、纪录片,以此新形态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有益探索。</p>
<p>  《中国神话》是央视总台于2024年发布的中国首部AI全流程系列中国神话微短剧,是央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推出的作品,其AI大模型在已推出的《千秋诗颂》系列动画基础之上进行相应训练完善,以“国风”“写意”等中国文化特色,最大程度还原中国神话之意境与风格。作为AI全流程制作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充分利用了AI技术的优势,通过深度学习算法、AI技术对大量传统文化神话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为编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AI技术模拟出了逼真的古代神话场景,从美术、场景、配乐、人物刻画等方面为观众带来新颖的观剧体验,实现了AI技术在影视行业的一次先锋性实验。</p>
<p><strong>  前沿技术激发传统文化有效传播</strong></p>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进入数字化传播时代,数字多模态技术开始驱动影视行业发展。这一技术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和通道进行交流和交互,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立体的体验感,中国神话故事传播与发展也因得益于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相关创作实践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全过程制作皆是由AI完成,采用文生视频技术,模型通过对大量神话故事的学习和分析,通过对观众审美喜好数据分析,生成了符合传统神话韵味同时又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剧本。同时,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传统神话中角色的形象特征,并结合现代审美趋势,生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角色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角色的外貌、服装、动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加之场景的构建、配乐等各方面要素,都让该系列微短剧凸显了神话故事的奇幻氛围,满足了很多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这部《中国神话》“补天、逐日、填海、奔月、尝百草、治水”六集故事,不但以新形式还原神话故事内核,还联动现代故事,展望全球未来,格局大站位高,让传统文化在影片中熠熠生辉,不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中国神话故事得以更广泛传播。另外,该部短剧以多语种版本发布,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神话故事全球传播。</p>
<p>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传播则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也影响了文化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p>
<p>  数字媒体传播时代,在生成式AI作用下,《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通过大模型对中国神话故事数据分析,以及针对现代受众对神话故事的喜好、关注点等受众数据分析等,直接生成还原这些根植于受众心中的神话故事及人物形象符号,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无论是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是女娲补天等,其故事情节在还原故事内核上与之前动画、影视并无太大差别,种种人物画面和情节一出现,神话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就自动浮现在受众眼前,这种记忆不仅是对神话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明精神的延续。但在人物符号塑造上,该剧进行了新颖处理,如女娲人物形象变成了现代气息更浓的高鼻梁、瓜子脸以及骨感身姿,包括生成场景的色调、背景音乐等都很有现代感,这些都与当下受众的审美喜好有着直接联系和呼应。《中国神话》六集神话故事中,除了还原神话故事外,在后半部分都和现代社会乃至全球人类命运联系起来。这种新的内容不仅是大模型创作时所产生的联想,从而赋予传统文化以更多现代魅力,也让受众在观看过程中进行联想,从而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p>
<p><strong>  传播方式更新突破文化节目创作瓶颈</strong></p>
<p>  数字化传播时代,文化传播模式从文字时代的单向传播逐渐转变为双向传播,《中国神话》这部短剧在创作前期就通过对大数据库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更准确地定位了受众以及受众喜好,更精准地为受众需求服务,制作出受众喜爱的中国神话故事内容。在播出过程中,观众可实时发送弹幕,在官网、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进行观点发表与互动,参与话题讨论,甚至参与作品的创作。在微博官微下的“AI真是太强大了”“人物看得更具象了”“堪比科幻电影,多了一种视觉体验”等留言,在视频弹幕中“不愧是你,总台”“感觉人物缺少灵魂”“期待更多作品”“这是现代版女娲和后羿”等内容,都体现出这种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也使作品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作为生成式AI作品,《中国神话》能逐步转变为双向传播模式,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模型拥有反馈完善机制,后台可以根据观众对作品的意见和话题讨论生成相关数据,大模型再根据数据完善后面的创作。这种反馈机制的完善使得作品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也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和口碑。此时文化传播模式变为观众主动接受文化并对文化作出反馈,大模型接受观众反馈以此创作出更符合受众喜好的作品,更好地传播中国神话故事及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p>
<p>  尤其应当看到,生成式AI还具有庞大算力,具有处理、分析和生成数据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这种算力对于生成式AI的性能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处理复杂任务和生成高质量内容方面。同时,庞大算力能够提升分析受众接受力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作品质量。《中国神话》前期通过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生成式AI可以识别出用户的模式和趋势,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服务。</p>
<p>  总的来说,《中国神话》通过前沿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中国神话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式,为观众带来了震撼人心的文化视听盛宴。未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生成式AI大模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中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文化传承与弘扬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无须讳言,目前的模型还存在一定问题,初级模型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建模者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来设计和调整模型。这种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也可能导致文化传播的偏差。未来,我们还需要模型通过修复功能不断收集用户反馈、调整模型参数和引入新的数据,由此模型可以逐渐修正初始阶段的主观性偏差,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受众需求。这种修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观性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目前大模型创作出来的内容虽然不乏成功之作,却仍需后续不断完善其模型机制,以此更好地推动影视创作者更有效地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