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磨“心”,没有什么可以高于昆曲
——专访北方昆曲剧院昆剧演员翁佳慧
作者: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翁佳慧
北方昆曲剧院青年小生演员
一级演员

  师承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蔡正仁。曾出演《牡丹亭》《玉簪记》《墙头马上》《百花赠剑》《楼会拆书》等多部昆曲传统剧目。2010年参演昆剧《红楼梦》,扮演贾宝玉。2012年出演昆曲电影《红楼梦》。2015年出演昆曲交响乐《红楼梦》。2015年出演大都版《牡丹亭》。2016年出演史诗昆曲《飞夺泸定桥》。2016年在折子戏《望乡》的基础上,创排小剧场昆剧《牧羊记·望乡》。2017年出演昆剧《赵氏孤儿》,扮演程勃。2018年创排昆剧《流光歌阕》。2023年出演新编昆剧《人在草木间》。曾获中国剧协第4届“中国戏曲红梅金花”称号、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第5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1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2023年入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艺术人才展演,2023年其出演的《牧羊记·望乡》获得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初见翁佳慧,总会感到一种“反差感”——这个五官精致、穿着时尚、喜欢做手工的上海姑娘,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在昆剧舞台上演绎着爱恨情仇、潇洒不羁的“翩翩公子”。

  然而,跟翁佳慧深聊后,才发现这种“反差感”着实是错觉,她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条理清晰,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英气”,完全就是“小生”的气派……交谈至此,翁佳慧笑答:“可能是因为过去长发披肩给人带来的错觉吧,2016年出演昆剧《飞夺泸定桥》后,我开始留短发,一直到现在。短发更方便演出。”

  作为北方昆曲剧院的昆剧演员,翁佳慧是少见的“女小生”,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昆曲班起至今,翁佳慧已在昆剧舞台上摸爬滚打25年,她不仅凭借在《红楼梦》《牧羊记·望乡》等剧目中对小生的出色演绎受到业内认可,更是多次获得戏剧界大奖,成为昆剧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不过,当初走上昆曲小生演艺之路,翁佳慧可是颇经历了一番波折。那还是在1999年,16岁的翁佳慧准备报考上海戏曲学校影视表演专业,可那一年该专业并未招生。招生老师劝她:“你不是想学表演吗?没关系,你可以先来昆曲班试试,昆曲底蕴深厚,即使以后改行,对你的表演也会有很大帮助。”

  “昆曲是什么?昆明的地方戏吗?”当时的翁佳慧甚至没听说过昆曲,但在老师的劝说下,她还是报考了昆曲班。她和昆曲的缘分也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入学没多久,翁佳慧就感受到了昆曲带来的震撼——她观看了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演出的全本《牡丹亭》,上中下三本连演三天,翁佳慧也“追”了三天,“一下子就起了鸡皮疙瘩,震撼一天比一天强烈”。翁佳慧被岳美缇的小生戏迷住了,下决心从旦角转行小生。

  然而,昆曲舞台上的“女小生”并不多,岳美缇也劝她:“女小生”的路会非常难走,要吃很多苦。“当时就觉得小生特别有魅力,跟我的审美是相通的。”为了获得校长顾兆琳和老师岳美缇的支持,翁佳慧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练早功,上腿功,上完所有的基本功课、文化课,直到晚上睡觉前才把“厚底”脱下来。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岳美缇答应了翁佳慧的拜师请求。“从那时起直至现在,我一直跟随岳老师学习小生。”翁佳慧说。

  从转行小生,直到走出学校后的数年时间,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女小生”,翁佳慧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为了“像个男人”,瘦弱的翁佳慧不断尝试“增肥”,她甚至让妈妈给自己做了假胖袄、垫肩。“身边都是男演员,表演时,我最怕自己的阴柔之气显现出来。”她甚至还去练功房猛练肌肉。

  然而,这些训练却没多少效果,“没胖,也没练成男孩的体型”,按翁佳慧的话说,“兜了一个大圈子”。慢慢地,她领悟到,之前的努力都只是致力于外形的“像”,真正要训练的,其实是“心劲儿”,“就是心里面的劲头”:“唱小生需要爆发力,但爆发力不仅仅是对于肌肉而言,它更多指的是心的力量。心劲儿与对角色的理解有关,也与技巧的运用、节奏的变化有关系。”

  由此,翁佳慧将外形的训练转向“心劲儿”的磨砺,这加深了翁佳慧对于昆曲艺术的理解,也让她的表演功力大大提升。

  2008年,进入上海昆剧团不满两年的翁佳慧,凭借在昆剧《牡丹亭》中的精彩表演,获得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这位“女小生”开始声名鹊起。到了2010年,“北方昆曲剧院青春版《红楼梦》全国选角”的消息在戏剧圈“炸开了锅”。翁佳慧也关注到了这个消息,对她来说,那时“正是一个非常有创作欲望的年纪”,在岳美缇的鼓励下,翁佳慧参加了《红楼梦》的选拔赛,并最终成为贾宝玉的演出者。

  这之后,翁佳慧不仅顺利出演了北昆版《红楼梦》,还在戏曲电影《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该电影也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从2011年至今,翁佳慧出演昆剧《红楼梦》已不下百场,她也成为了昆曲观众熟知的“贾宝玉”。而演出《红楼梦》,也让翁佳慧对表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从特别关注外形阳刚不阳刚,完成了向更关心表演符不符合角色特征的蜕变。我越来越注重台步有没有走好、有没有唱好、如何赋予人物感染力等等。《红楼梦》让我成熟了。”翁佳慧对于“心劲儿”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2014年,翁佳慧正式加入北方昆曲剧院。2016年,翁佳慧开始排演那部“除《红楼梦》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昆剧《牧羊记·望乡》。“对于《望乡》,我有点打怵,因为这是小官生戏,不是我最擅长的。我演的李陵是将军,坤生去演将军,感觉挺难拿捏。”翁佳慧还记得,过去学习《望乡》时,岳美缇教她如何亮相,“她教完后我就回去来来回回地练,怎么练都觉得不太准确,没有学到精髓”。

  排演《望乡》,翁佳慧开始“一点一点地磨”,她逐渐领悟到,自己要演的不只是一个“小官生”,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体。为了演好李陵,翁佳慧不仅借阅了岳美缇出演《望乡》时的笔记,还努力去了解剧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分析历史背景下李陵的心理、个性,“亮相时,我的眼睛要迸发出火花样的东西,它来自人物的灵魂,来自于李陵独特的个性,而不只是来自于技术”。

  “李陵是汉朝人,去了胡地,在剧中,苏武问‘家乡在哪里’,李陵指着南方说‘望南一带就是’。恰巧那时我刚到北京不久,生活还不太习惯,家人也在南方,唱这一句时,我心里也有一种酸楚的感觉,我想这是在他乡异地生活的人共有的体验。”通过对角色心理特征的分析与把握,翁佳慧出色地演绎了《望乡》。而该剧也于2023年获得了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在演出昆剧之外,翁佳慧也开始尝试更多的身份:2018年时,翁佳慧作为发起人,同编剧、导演一起将清代传奇《帝女花》搬上了昆剧舞台,创作了昆剧《流光歌阕》;2020年,翁佳慧又走上话剧舞台,出演了话剧《逆行者》。

  虽然有兴趣尝试其他的身份,但在翁佳慧看来,没有什么可以高于昆曲。“在我的社交媒体上,曾有很多人给我发私信,问我愿不愿意做直播,可以宣传自己、宣传昆曲,也会有经济收益。我不否认类似的直播可以一举两得,但我从来没答应过,因为我还有没找到一种适合昆曲的正向传播方式。”

  登上昆剧舞台25年,翁佳慧早已把昆曲看作生命的一部分……

  “刚开始学习昆曲时,一走进剧场,我有点泄气,因为放眼一看全是白头发的老爷爷老奶奶;但在今天,昆曲的受众已经覆盖各个年龄段,成了很多人偏爱的剧种。昆曲的未来是非常可期的。”1999年,翁佳慧开始学戏;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多年来,翁佳慧从那个对昆曲一无所知的小姑娘,已然接过前辈的衣钵,古老的昆曲艺术在几代演员、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下,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