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练当空舞》:
以史带人 谱写党史颂歌
栏目:视线
作者:丁莉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谁持彩练当空舞》剧照

  不久前上映的《谁持彩练当空舞》,是讲述1929年2月发生在赣南瑞金北部的大柏地战斗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大柏地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场战斗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拿枪指挥,取得了当年红军下井冈山以来的首次胜利,为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打开了新局面,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被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将这场战役搬上银幕,可以说是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空白,其重要性自不必说。而对于主创者而言,选择这一题材也意味着给自己设置了高难度的挑战,这不仅因为如何把握“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分寸感历来是个难题,而且主创一开始就将“跟着电影学党史”作为目标,着力于将党史的严谨性和电影的可看性结合起来,并寻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统一。

  影片的片名“谁持彩练当空舞”,取自毛泽东在1933年写下的《菩萨蛮·大柏地》。当时毛泽东故地重游,回想起1929年2月曾经在此经历的斗争。影片以此为片名,意味着要对这场战争的复杂背景和全貌进行还原,要对“谁持彩练当空舞”作出艺术的阐释,即展现红军战士们如何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成就这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该片以贺子珍回忆的视角讲述战斗的起因与发展,作为叙述者的贺子珍语调平稳冷静、内容交代简洁,这一视角对当年战斗过程的展示颇具叙事功力。每一个时间和事件片段都是在叙述者脑海里烙下深刻印记的关键性节点,串联起了战争的起承转合,让观众能够全面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这场战斗。该片反映的历史背景是1928年冬,为了缓解白军对井冈山的“会剿”,红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彭德华带领红五军坚守井冈山,一路由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四军向外围出击,跳出敌军包围圈,攻下大余城,取得短暂胜利。但是,很快敌军纠集了数倍的兵力开始疯狂反扑,红四军只好撤出大余城,并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既没有粮食也没有向导、伤兵没有安置点的状态。影片提纲挈领地交代了大柏地战斗的背景之后,开始叙述红军如何逆转形势,以富有历史内在逻辑的情节串联起红军反败为胜的经过,让观众沉浸到剧情中,体验战争电影具有的情感张力和视觉效果。

  但影片并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影像来还原这场战争,而是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红军反败为胜的核心原因,探究历史真相和现实规律,从而将立意提升到了揭示历史必然性的高度。从这一角度去考察,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胜利外,影片还提供了三个清晰可感的答案:一是对信仰的坚守。当红军陷入失败之际,失落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部分战士选择离开,毛泽东意识到信心最为重要,如何让大家从失败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燃革命的斗志,信仰是关键。毛泽东慷慨激昂的演说加固了战士们的信仰根基,重新点亮了他们心中的火花。二是高超的战术思维和指挥能力。面对敌人的包围圈,毛泽东作出重要决策,兵分两路,主动出击;短暂胜利后遭受反扑,毛泽东采用随机应变的游击战略,最终以少胜多,反败为胜。最后红军在大柏地布局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刘士毅的部队,不但振奋了士气、凝聚了军心,扭转了红四军被动的局面,也鼓舞了赣西南革命群众和游击队。三是人心的向背。在即将发起全面进攻之时,战士们已经处于饥饿劳累交加的时刻,红军创造性地运用“赊”老百姓年夜饭的策略,让战士们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准备了足够的精气神。胜利之后,红军又来到大柏地“还饭钱”,让村民凭着红军留下的欠条换取大洋,一共发了3500个大洋。红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

  作为一部党史片,影片以史带人,极为生动地塑造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贺子珍等革命者的形象。该片演员多追求神似,这些革命人物的呈现总体上有很高的辨识度和契合度。尤其是饰演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演员,提供了在同类影片中很少见的形象。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至暗时刻的毛泽东,军心涣散之际,他指示部队立刻停止前进,及时给大家鼓劲,引领大家在迷惘之际拨云见日。影片中的贺子珍作为毛泽东的爱人,在日常生活中照顾毛泽东时不失温柔细致,但又有女战士的英姿飒爽,尤其是瞒着毛泽东勇闯瑞金县城“赊”到报纸,为了解敌军动向立下大功。事后得知贺子珍去了瑞金县城的消息后毛泽东大为生气,显示出毛泽东对贺子珍爱之深切。当影片采用贺子珍的视角讲述剧情时,贺子珍既是大柏地之战的亲历者,也是特定意义上的旁观者,女性视角的细腻、细致体现得非常充分,对于记录历史和更加生动地塑造毛泽东形象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影片对另一位女性伍若兰的塑造也富有特色。在巷战被捕之前,伍若兰一直唱《当红军》来吸引敌人,换取战友安全撤离的机会,在此起彼伏的枪声中,伍若兰的歌声显得既质朴,又空灵,格外动人。而伍若兰牺牲时,导演以一朵白兰花的特写画面来隐喻伍若兰“人如其名”的高贵品格,谱写了一曲英雄女性的生命颂歌。

  该片导演李小军说,虽然大柏地战斗不如三大战役般声名显赫,但蕴藏着信仰和人性的力量,这也正是这部影片想要还原、诠释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所在。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不仅能重温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能从影片中感受到那一代革命者身上所蕴涵的对信仰的坚定、执着并从中汲取到应对现实的精神养分。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