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有两类经典题材,其一为时代人物的“传奇”与“传说”,其二为市井生活的“世情”与“世故”,二者并行不悖,时有交错穿插。在过去十年,上海都市剧出现了一种新的范式。这类作品以全新经济业态中的“新上海人”女性为主角,在前卫的职场环境与传统的家庭生活的张力中,主角们努力求索并重建自我。在视觉呈现上,上海的现代化商业景观与弄堂生活景象(或者江南小镇所代表的乡情意象)之间的张力提供了具象化的空间布景。这种叙事逻辑其实符合当下上海日常生活的真实体感,这一点像笔者一样的“新上海人”往往感触尤深。或许这些剧集可构成一种“新上海故事”的类型,它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与以往不同的跨地域生活形态。
正在热播的由中央电视台、华策克顿旗下梦见森林工作室、腾讯视频出品,杨紫、许凯领衔主演,何赛飞、姚安濂友情主演,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承欢记》就是这一脉络下的最新创作。在笔者看来,讲述了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寻求自我与家庭关系平衡的心路历程的《承欢记》虽然还存在诸种可提升空间,但可谓一部“好看”的剧集。剧中,杨紫饰演的出身于上海寻常人家的女孩麦承欢是一个普通女孩。她认真努力且极具韧性,在“承欢父母”和“承欢自我”之间努力求索,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故事通过聚焦当代新型亲子关系的重塑与融合,展现代际观念差异的同时,也传递家庭的温暖。
剧集试图照顾多元观众的口味,将不同元素融合,其中既有冷酷“霸总”渐渐融化的大众乐见的主线,也有“年下恋”让人忍俊不禁的支线;既有都市轻喜剧欢快自由的风格,也有职场剧大闹龙凤的情节。当然,国产剧集最拿手的家庭伦理叙事依旧是重点,即麦家母女在不断积累的紧张感中寻求和解与治愈。相比于前作,笔者认为《承欢记》有几点不同与突破。首先,几乎在所有的上海故事中,财富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承欢记》中主要人物对待财富的态度与方式较为独特。在第一段恋情中,面对男方家庭的财富炫示与倾轧,麦家人以朴素的劳动观与无私的爱意捍卫自我的尊严。在剧集后半段,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麦承欢用智慧和拼搏精神经营产业,其努力和付出始终超越财富本身,构成个人价值的底色。尽管这样的情节对于现实生活失却参考力,但剧集中最终财富的魅力也在家庭的温情与爱意中获得了某种安置,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空间上,相比于伟岸的黄浦江景观,静谧的苏州河畔成为了重要的外景,就连男主角姚志明的办公室窗景也以苏州河为主。从黄浦江到苏州河,隐喻了一种观看上海的视角——从“国际范”的经济场到“日常化”的生活场之转变。剧中拍摄了改造后的苏州河步道,这又与传统意象中苏州河的烟火气与江湖气不同,它或许更多折射出新上海故事里富足、自足的日常生活理想。剧集对上海日常生活的描绘也努力实现细腻有质感。比如,麦妈时不时蹦出的上海闲话,自然恰切。她为了招待准女婿而准备的清蒸鲈鱼和油爆河虾,也是最日常且隆重的上海家宴主菜。麦爸虽然不讲上海话,但从口音到语感都是地道的“爷叔”风味,听上去格外真切。而麦爸和儿女在弄堂口吃冰糕的桥段,更令观众瞬间穿越回童年的夏天,获得某种“治愈”。
剧中让笔者有很深感触的是对麦家母女关系的刻画——妥协、撕裂再到重建的起伏过程。母爱神话包含太多道德预设,母女之间的关系格外亲密又矛盾重重。何赛飞饰演的母亲刘婉玉处处为女儿考虑、渴望为女儿提供庇护。追溯她的过去,这是一个从安徽小镇来到上海的女人,通过婚姻实现都市理想,到老年将未实现的梦付诸儿女。这样的前史构筑了人物的底色,也解答了为何母亲对女儿的婚事步步紧逼,想要掌控女儿的人生。而麦承欢的选择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全新生活追求——通过独立奋斗与平等爱情构造一个完整的自我。麦家母女在密闭的情感与物理空间中,试图导演两代不同的人生剧本,就此产生冲突。两代人的思想隔阂、不同性格特质产生激烈碰撞,剧情中,麦承欢的出走是决绝的,麦母的转变也是彻底的。尽管过程中颇多意外,但我们依然看到母女关系重建的可能性,女儿的自我与母爱的关切可以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得到统一。在快速变迁的社会境况中,家庭关系的重建将成为一种必然。家庭需要成为容纳更多的价值和选择的情感空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承欢记》超越了作为一个上海故事的存在,它与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和即将面对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