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探索地球“第四极”的奋斗之路
——无锡市歌舞剧院当代舞剧《10909》观后
栏目:视线
作者:于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南极、北极之外,珠穆朗玛峰作为地球之巅被称为“第三极”;那么何谓“第四极”呢?这里指的是深不可测的地球之渊——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这回我们应该明白了,作为舞剧命名的那个数字“10909”,应该关乎这个“海沟”的深度,当然更关乎这个“深度”与我们的关联!

  一、一部视觉设计统领下的“融媒体舞剧”

  虽然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演的这部舞剧命名为《10909》,但其实整部舞剧的叙述过程中似乎都无关于这个数字。在那些伏案研究、晨起洗漱、数据分析、压强测试、总装拼接、推演试错等形形色色的舞段后,“10909”仿佛并不存在。当我们看到天幕上出现“10909”的数字时,已经是舞剧的最后一个场景——这是一个以视屏播放为主要视觉呈现的场景:在天幕中部顶端“10909”的数字下,是那艘被命名为“奋斗者”号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潜水器如炯炯目光的三束强效照明灯下,是舞剧的三位主要角色林楫、李想和苏恬……从天幕视屏两侧不断向上升腾的气泡来看,“奋斗者”号正在稳健、坚定地沉潜;而上述三位舞者其实是潜水器内的操作者,他们局限且协同的动态是总编导汤成龙对这种特殊空间表现理念的理解与拓展。此时,“10909”成了某种精神追求的隐喻,它串联起了舞剧叙述的全部事象。实际上,舞剧这个终结的场景,其表现理念在整部舞剧的叙述理念中是一以贯之的,因其独特的叙述理念可称为“视觉设计统领下的融媒体舞剧”。所谓“融媒体”,既往所指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效益共融。传统舞剧,或者说我们既往视为本体的“舞剧媒体”,是舞者的身体运动表现,是音乐、舞美、灯光、服饰、道具等辅助媒体对“身体运动表现”的赋能和加持。舞剧《10909》,尽管主创们以传统的方式称其为“舞剧”;但从其根本的叙事策略和表意实践来看,依托的主要不是作为舞者身体运动表现的“舞蹈”,而是办公转椅、电脑台桌、潜器龙骨、“瑜伽威亚”,乃至病榻、沙发等器具,甚至也会在关键的叙述节点,不惜在天幕投射出“球形载人舱压强重力测试”“全新高强高韧钛合金总装拼接测试”等文字。因此,当我们看到该剧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舞剧叙述理念时,一定要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的舞剧”——视觉设计统领下的“融媒体舞剧”。

  二、表现为科技创新树立典范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显而易见,创作这样一部视觉设计统领下的“融媒体舞剧”,主创不是“为视觉而视觉”“为融媒体而融媒体”的。那么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题材表现的内在诉求。这使笔者想起了一段往事:2020年11月10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迅疾而清晰地叠映出一幅幅深渊大洋、科学考察船、水下潜水器的画面……随着叠映的画面,屏幕上出现一行醒目而振奋人心的标题: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试验。主播劳春燕音色激越地播报:“今天我们将共同见证:中国深潜事业乘风破浪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成功坐底‘马沟’……”这个“马沟”就是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我国载人潜水器的坐底处深10909米);坐底“马沟”意味着抵达了人类能够达到的地球最深点。对于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和这一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中写道:“‘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我们知道,负责“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核心团队,正是坐落在无锡太湖之滨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无锡市歌舞剧院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对我国载人潜水器科学探索的艺术表现,通过对我国深潜团队、特别是对领军人物的性格刻画,彰显这种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三、在“冷抽象”的视觉框构中进行随“物”而舞的叙述

  既然是“视觉设计统领”,舞剧完全没有常见的“大幕”开闭。当舞台渐渐朗亮起来,观众似乎被引导到一个类似蒙德里安“冷抽象”的视觉框构中。空阔的框构中似乎有一位坐在办公转椅上凝思的男舞者,随着他和办公转椅协同中的舞动,空阔框构的背景上出现了时而是计算公式、时而是模型草图、时而是云诡波谲的光影变化……你当然很容易读解为这些都是台上舞者飘飞的思绪,只是后来我们感知到这是编导用来表现科研人员“伏案研究”的基本手法时,我们才悟觉到舞剧表意的“视觉设计统领”,是为了将内蕴的“思绪”外化为可感的“形象”。背景上的“思绪”随着办公转椅上的舞者渐渐隐去,而此时下场门一侧的后区出现了一个“房间式”的框构,一阵闹铃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框构中有一方案台,围着案台的三人有一人仍在梦乡;另外一男一女在案台边的舞蹈,似乎在诉说又鏖战了一个通宵。很显然,编导通过这种呈现方式,说明此间的仍在梦乡者便是开场时的思绪飘飞者,并且用“案台”这一物件直言就是在“伏案研究”。从舞剧叙述的通例来看,那位率先亮相的便是中年科研骨干林楫,稍后出现的两人分别是青年骨干李想和苏恬。当李想和苏恬唤醒林楫后,三人就着一张办公转椅的推滑,舞出了一段具有“团结协作”的动态的舞蹈;而当两位保洁员清扫廊道时,则说明我们的科研人员又熬过一个不眠之夜。这一段叙述消失,上场门后区一侧上端,一个略小的光区似乎也在表达科研人员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光区中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伸了伸懒腰,他应该就是此项科研的领军人物彭河海,而那个略小的光区在舞剧中的定位就是“家”的空间。我们之所以不厌其详地描述这个开场,一是借编导的叙述来把握剧中的四位主要人物;二是通过其叙述方式来把握编导的叙述理念,即不避“图解”的直截了当和随“物”而舞的视觉设计。

  四、“压强重力测试”和“总装拼接测试”如何舞蹈

  随“物”而舞,是编舞技法训练中“道具编舞”的选择与拓展。对于当代题材的编舞设计,大多数编导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日常生活动作的“舞蹈化”。比如该剧通过上述“不眠夜”亮相几位主角,由两位保洁员的清扫开启了又一个黎明:一段男子群舞将起床、洗漱之类的日常生活动作“舞蹈化”;又一段女子群舞将梳发、理装之类的日常生活动作“舞蹈化”。然后是两段群舞的舞者形成布满全台的列队集合状,林楫、李想、苏恬站在队列之前,天幕上投放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字样,让观众明白了事象发生的“场域”及人物特定的身份。在三人领舞及队列的衬舞后,群体舞者的方阵从中线向两侧分开,从底线走上来的是彭河海——从日常化、也即哑剧性的动态来看,他似乎是这一“载人深潜”项目的总工;当他边交待任务边展开图纸时,那些极其技术化的图形和数据便呈现在天幕上。我们注意到,该剧天幕的影像不仅能外化人物的所思所想,而且能把那些舞不清、蹈不明的“说辞”诉诸一目了然的“图示”。“图示”先后标示出“球形载人舱压强重力测试”和“全新高强高韧钛合金总装拼接测试”的字样,而这时编导采用的便是随“物”而舞的方法,笔者称为“特定情境使舞者动态特异化”。在“压强重力测试”一段,舞台后区下场门一侧设定了一个旋转着的“测试舱”,为观看的方便只取类似“扇贝”的一角来象征,林楫、苏恬在“测试舱”的旋转中形成特异化的舞蹈动态,而动态变化的背后,是天幕上不断显示的深度——从7000至10000(米)的变化。在“总装拼接测试”一段,舞台沿底边推上贯通全台且近3米高的格式木架,借此象喻“载人潜水器”的龙骨。显然,编导认为无论从舞剧叙述的情节,还是从叙述舞剧的事象来看,“龙骨”作为特定情境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用舞之地”。于是,围绕着“龙骨”,先是在林楫看图纸时,出现了6、6、3共三层十五位施工者的“拼接舞”;接着是林楫攀上“龙骨”上端的独舞,以及补上两人与之成三角状的三人舞;最后是回到全体施工者的“拼接舞”,在李想、苏恬到场为施工者送上瓶装水后,与林楫一起再攀“龙骨”上端……在此过程中,编导安排了一个记者采访的细节:一男一女两位记者分别扛着摄像机和手持话筒,但其采访屡被婉拒……“总装拼接测试”在默默中完成了“拼接”而等待着“测试”!

  五、舞剧《10909》的“逐梦深蓝”升华成了央视春晚的斑斓《锦鲤》

  至此,观众应当已经熟悉了舞剧这种不乏新意的叙述方式。显然,完成“拼接”后的“测试”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环节,这当然就是对“测试”的舞蹈表现而言。天幕上先是一个时钟标志,显示的是23:35;在其下是潜水器的AI模型图,而这个模型图正是舞台下场门一侧“四人圆桌会议”研讨的内容。圆桌旁的四人,彭河海在桌后面朝观众,桌前背对观众的是林楫,李想、苏恬则在圆桌左右两侧。四人的圆桌交流之后,各人带着自己的办公转椅滑动起舞——仍是随“物”而舞的编创理念使然。此时由上场门一侧步入一队在电脑工作台操作的女子群舞,上述四人融入群舞之中,这当然也符合“特定情境使舞蹈动态特异化”的编创理念……一阵忙活之后,天幕上投放出“球形载人舱推演错误”的字样;好在观众已经适应这种“融媒体”表现的理念,兴致勃勃地看到彭河海、林楫等四人再回到圆桌旁研讨、攻关……随着两位保洁员的穿插,天幕上的时钟先是03:28,然后是06:42——暗示着“通宵达旦”已是工作常态了……此时再度出现了林楫与办公转椅的舞蹈,仿佛是开场时那段舞蹈的“动机”重现,但此时天幕上出现的已是他对“深海下潜”的渴望——在一只硕大的“水母”漂来荡去后,舞台上出现了真正的“奇观”:九条自舞台顶棚下垂的“瑜伽威亚”,在九位女舞者的漂浮荡漾中形成了舞剧中首次出现的“舞蹈奇观”……这段非常符合人物梦想的舞蹈,后来在2024年央视春晚升华为《锦鲤》名声大噪,而该舞的主创标示的便是“汤成龙创意”!在舞剧《10909》中,这段由“瑜伽威亚”促成的“特异化舞蹈动态”,它所表达的这一项目设计、实施者的意象,诗意化的表达叫做“逐梦深蓝”。其实,如果央视春晚的《锦鲤》能关联舞剧《10909》“逐梦深蓝”,它不仅会像晚会中《青白》那样为尚未出品的舞剧《唯我青白》先行发声,而且会产生对我国无数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赋能、致敬的功效。

  六、人的一生要“追最难的梦,爱身边的人”

  应该说,“逐梦深蓝”这一舞段是这部“融媒体舞剧”的点睛之笔,更是此后真实的“载人深潜”的“浪漫情怀”。或许是为了避免舞剧叙述直线推进,在项目完成“纠错”后,老一代总工彭河海突发心脏疾病;于是,他被送往医院、躺上病榻,周围充满了科研同事的关心。此时,舞剧叙述聚焦于接过重任的中年骨干林楫:先是上场门一侧那个略小的光区再度亮起,光区内是林楫的妻子正在辅导女儿的作业,而女儿正在图画的习作凸显的是“奋斗者”号的主题;接着是舞台中央出现了一个长沙发,林楫似乎总算有空暇回到了家中,也由此出现了全剧他和妻子真正意义上的“大双人舞”;最后是林楫回到项目的团队,他作为团队的代表去问候彭河海,两人围绕“病榻”这一“特定情境”,形成了一段“特异化的舞蹈动态”——舞段终结在两人在病榻旁面朝天幕并肩而坐,天幕上如同“水母”般变形的幻影,既是两人心心相印、代代相传的共同心象,更是“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顽强、执着的生命意象……此时,更多的团队成员推上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而这个蛋糕有着为彭河海总工和潜水器成功“庆生”的双重意涵……由此,舞剧的视觉设计切换到本文开头便描绘的场景——那艘正在稳健、坚定地沉潜的“奋斗者”号和林楫、李想、苏恬为代表的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此时,主题曲《人的一生》响起:“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有/三万天的光,要怎么点亮/一幕幕花火……一个/人的一生,可拥抱/三万天的光,追最难的梦,爱身边的人……”听着这曲“天籁”,观众仿佛和剧中人一起踏上了探索地球“第四极”的奋斗之路……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

本文图片均为舞剧《10909》剧照 无锡市歌舞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