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影视化的又一次有效尝试
——越剧电影《汉文皇后》观后
栏目:探索
作者:郭梅 陈羽茜  来源:中国艺术报

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剧照

  越剧电影一直以兼具唯美诗意和悲剧色彩的美学风格被大众所喜爱。导演钱勇在这一领域勉力深耕,从《情探》《李慧娘》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他在戏曲电影界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战绩,2020年的《李慧娘》更让他获得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近期公映的越剧电影《汉文皇后》是钱勇的又一力作,以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和贴合当下的价值表达赢得观众喝彩,有希望成为戏曲电影领域继《红楼梦》《五女拜寿》之后的一部经典之作。

  对广大戏迷朋友而言,越剧《汉文皇后》的故事并不陌生。故事背景是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它讲述的是汉文帝为斩断裙带关系,强化法治,整肃朝纲,励精图治,选择了在朝中毫无根基的窦姬做皇后。不料窦姬登上皇后之位后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平,而少不更事的广平受人蛊惑误中奸计,失手犯下杀人重罪,使汉文帝重新面临严峻考验。最终,窦皇后为社稷着想,大义灭亲,支持汉文帝严明执法,处死了窦广平。

  影片中,贤惠识大体是汉文皇后的人格底色。不过,饶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汉文皇后这个人物,在1988年由张波编剧的另一部历史题材越剧《汉武之恋》中,这一人物形象却相对保守。该剧讲的是汉文帝和窦姬的孙子汉武帝即位后,内举贤才,注重文教,却遭到太皇太后窦氏的坚决反对。因为她始终遵循亡夫之策,不懂得时移世易,固执地阻碍变法图强。广大观众在看了戏曲电影《汉文皇后》后,不妨重温越剧《汉武之恋》,将两部戏结合起来观看,以进一步了解并读懂艰难发展赢得辉煌的汉初历史。

  毋庸讳言,在有明确史料支撑的前提下,将《汉文皇后》的故事进行舞台演绎并非难事。难的是,在对老故事进行重述时,如何呈现新面貌,带给观众新的感动。在这一点上,戏曲电影《汉文皇后》可谓下足了功夫。

  众所周知,电影空间叙事不同于舞台空间演出,《汉文皇后》的故事欲实现从戏曲舞台到大银幕的良好转换,诚非易事。编导需把原来舞台上的分场制打碎后重新组合。这一解构又建构的过程,使戏曲电影能够兼具舞台和电影两种艺术门类之长处。一方面,导演钱勇深谙越剧细腻婉约、以情动人的特色,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加重窦皇后和窦广平之间一场相逢戏和一场诀别戏的力度。影片保留了越剧舞台版本的行腔运调之美。姐弟分离十二年的无尽相思、见面时的“近乡情更怯”、诀别时的痛心疾首……种种千头万绪的情感,在优秀演员缠绵悱恻的唱腔和入心入情的演绎中被进一步渲染、表达,询唤出观众心中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影片充分运用电影艺术的叙事优势,在拍摄中赋予故事空间的丰富性和意象的流畅性。比如“桑园”是故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与意象。在传统舞台上,它一般只能在唱词里反复咏唱,而电影则巧妙地将窦广平“思姐”唱段中的最后一句“告姐姐弟受苦难又一遍”改为“随姐再向桑园边”,将镜头移转,进入回忆,从而自然而然地打开叙事空间,呈现当年窦姬带小广平走在桑陌间的情景,恰到好处地将今昔姐弟情铺垫、渲染到位。画面中,小广平开开心心地吃桑葚,弄得嘴边染满了桑葚汁,小演员伸出舌头舔嘴巴这一天真可爱的细节,如同一只敏感的触角,抵达观众内心最柔软的一处,让观众更直观也更准确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处,窦皇后将饮下毒酒的弟弟抱在怀中,为他轻轻擦拭嘴角的鲜血,竟赫然与她为儿时的弟弟擦去嘴边桑葚汁的情景如出一辙。这处儿时镜头的再度回放,既在结构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呼应,也进一步升华了姐弟情,更从侧面进一步印证了窦皇后的深明大义。这是制作团队在尊重舞台剧本的基础上,扩展越剧表现形式、追求最大限度电影化的艺术妙构,可圈可点。

  影片对服化道、唱腔、音乐等的运用也颇见匠心。比如《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这首诗,在汉文帝和窦姬的相识相爱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燕燕》的竹简道具贯穿影片始末——先是窦姬因入神地读《燕燕》思弟而被责骂,幸得代王宽厚赦免,她还斗胆请代王将《燕燕》竹简赐予她作为思念弟弟的精神寄托,不久,二人结缡——显然,《燕燕》是他们的媒人;在窦姬被选为皇后,文帝下旨替她找到日思夜想的弟弟后,她内心欢畅再无离愁,不再需要对《燕燕》而思弟,便欲将《燕燕》付之一炬;而在影片结尾处,窦广平奉旨自尽,窦后将《燕燕》书简投入炉中,面无表情地看着它慢慢被火吞噬,燃成灰烬。这无疑是对舞台剧的补充和升华,颇具匠心。在音乐方面,制作组对西洋乐器的运用使影片在创新中实现融合,形成民族交响乐的质感。电影对唱段和唱腔也有一定程度的精简,删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和反派的唱腔,保留下主要人物的经典唱段。这些增删技巧,丰富了多条支线与暗线情节,让整个故事更丰富生动、多姿多彩。

  当然,因为时长限制,大幅度的剪裁使影片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憾。例如都尉进国舅府拿人的剧情,照常理应先好言劝说再据理力争再矛盾激化,但影片中为加快节奏激化冲突,一开始就强调了都尉的咄咄逼人。再如,窦广平做喂马奴备受欺凌时,赵家的小姐芙蓉对他的帮助铺垫不够,导致他成为国舅后,与芙蓉成婚有点突然。还有,对于国舅杀人该赦还是该杀的争论上,朝中主张“赦”的大臣实则藏有私心,以此寄希望于自己犯错时也能免于责罚,但在片中交代不足。同样的,对于此事,汉文皇后的态度经历了从求情救弟到放弃的转变,其心理过程的转变亦不如舞台版的剧情衔接之流畅自然。总之,《汉文皇后》不仅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其中掺杂了诸多关乎人性和法度的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探究。

  此外,该片还承担了警醒教育的功能。年轻气盛的窦广平因为阶层的急速跃升,自身认知水平和教育程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他误信岳丈谗言,缺乏对事对人清醒准确的判断力。影片所呈现的汉文皇后内心的纠葛,将“情”与“法”的戏剧对抗进一步深化,展现出对“人”的思考和对“法”的维护。这在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提升、廉政建设渐趋清明的当下,对社会而言自然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要走近观众走进人心,不仅需有丰厚的意蕴,还离不开演职人员的精彩演绎。在选角上,戏曲电影《汉文皇后》荟萃了多位梅花奖获得者,是又一大看点——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美菊是大青衣,与贤明皇后的形象气质十分贴合,裘巧芳的沉稳大气彰显了汉文帝的贤君风范,而90后尹派小生陈丽君也让影片增色不少,相信不少年轻观众是因为她而积极地为该片奉献一张电影票。令人惊喜的是,饰演儿时窦广平的小演员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获奖者,一句“姐姐,我想你了怎么办”令人瞬间泪目,她短短几分钟的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越剧的传承需要年轻演员,更需要年轻的观众。影片只有短短100多分钟,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借助几个备受追捧的角色带动一部戏一部片子的热度,进而让一个剧种重新获得大众的关注,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在不断强调“守正创新”的当下,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传承古典文化的精髓,亦需贴合时代价值观,开拓文艺的新境界。戏曲电影如何才能真正走近观众,尤其是满足年轻观众的期待?笔者以为,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且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戏曲电影《汉文皇后》在越剧与电影、传承与创新、古老与青春、力度与温度等方面都努力融合交织,既体现出越剧的柔美,尊重了舞台,亦具有强烈的电影感,吸引了年轻观众。它意味着传统的回归,为戏曲文化传播开辟了市场,是戏曲艺术走入大众视野,打入电影院线的又一次效果不错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