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非遗数字藏品的独特价值
栏目:前沿
作者:张馨月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并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标志着对发展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以及对发展数字艺术、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的决心。非遗数字藏品是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实践,其为非遗活态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为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也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桥梁。在此背景下,深入发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的价值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走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道路的重要一步。

  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赋予了全新的数字生命,这一进步大大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演绎和发扬光大的空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与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感加深,使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数字藏品的兴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希望之光。非遗数字藏品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内容不仅免受时间侵蚀和外界干扰,还能够被长期稳定地保留下来。在坚守文化根脉、赓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联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数字藏品,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数字藏品产业本质上仍属于内容生产行业,是内容生产与技术结合的新形式。非遗数字藏品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具时代价值。它们的内容一般普遍倾向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形象、历史力量、民族情怀、匠人精神等方面的主题,展示了它们在历史、艺术、教育、社会、学术及情感上的深远价值。非遗数字藏品打破了时空壁垒、让古今对话,赋能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为内容价值生产提质增效。非遗数字藏品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激发了国人的情感共鸣,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提高社会凝聚力。

  赋能实体经济,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展现出密切联动、虚实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对于数字藏品,从数字化到出版,再到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都开始展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的合作,旨在达成“以虚强实”的经济愿景。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拉动了技术融合创新、产业业态创新。如探索“数字藏品+实体经济”新模式,数字藏品的持有者在购买数藏联名款的实体产品时能够享受特别优惠,以及举办支持非遗匠人的公益活动、运用地方旅游资源等。这些创新探索已经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应。

  非遗数字藏品不仅是推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也是探索数字技术前沿的重要路径。通过与VR、AR等新科技的融合创新,非遗数字藏品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和生动。这种虚与实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内容的质量,还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例如,北京出版集团与中图云创联合推出的VR有声非遗数字藏品《兔儿爷“多福”》采用了创新的数字原生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像和声音。创作团队使用VR设备创作作品,并添加“定向音频”的效果。用户可以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空间,伴着立体环绕声、全方位地欣赏作品,获得饱满的空间沉浸感。技术升级带来的沉浸式新体验,实现了非遗文化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的完美融合。

  紧扣时代脉搏,传播中华文化

  “虚实融合”开辟了数字文化传播的新生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拓展了广阔的新空间。基于数字藏品固有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以及社交属性,非遗数字藏品成为了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渠道。通过更符合年轻一代口味的营销策略,非遗数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文化的创新融合,成为了“Z世代”中的社交符号。如非遗数字藏品与游戏、动漫、盲盒等的联名合作,正是新时代、新人群及新需求驱动下的创新传播模式。这一模式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在购买和体验过程中深入了解非遗技艺及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承、源于传统且不断发展创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更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生命力的“活态”文化,承载着人类共同的生命记忆。非遗数字藏品的便捷性和迅速性极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世界提供了直观、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多样性和内涵的渠道,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扬州市委宣传部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指导下,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推出了面向全球发行的《群仙贺寿图》雕刻饾版世界级非遗数字藏品,将大运河的千年历史和中国雕版艺术的智慧呈现给世界,传播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核。

  在这个数字化加速的时代,虚拟世界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数字藏品正逐步演化成新时代的关键数字资产。数字藏品不仅会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连接,还会形成独特的交互式场域。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避免产品开发简单化造成的文化价值稀释,如何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数藏之路,如何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等,这些都是非遗数字藏品正在面临的挑战。未来,我们需要在保护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