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火爆,高品质是关键
——回望2023演唱会市场的思考
栏目:第一评论
作者:李小莹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3年中国演唱会市场全面回暖,演唱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演唱会遍地开花,但其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在实体唱片销售疲软的数字音乐时代,逐步回暖并走向火爆的演唱会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音乐爱好者的参与。一方面,受到艺人档期、场地安排、宣传推广、票房收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那些不惜高价购票、扎堆挤入现场感受音乐的听众,也会遭遇和自己预期并不一致的演出观感体验。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总场次为19.33万场,总票房为167.93亿元,同比增长了673.5%。从数量上看,在演唱会举办的峰期,平均每月约有150场的音乐演出活动。

  从举办演唱会的规模和影响来看,去年国内举办大型演唱会近千场,带动约600万至800万人次参与观演,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音乐演出的持续升温和演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同一歌手演出场次多、演出周期长,是热门歌手演唱会的主要特点。周杰伦的“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先后在海口、呼和浩特、天津、太原、上海等城市举办了7场大型演唱会。不断涌现的演唱会,令人目不暇接。

  伴随演出的“爆火”,相关隐患凸显,令人担忧。一是,明星演出票价偏高的问题。由于部分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有相当多的粉丝很难成功在指定官网购买到明码标价的门票,只能转向其他网络平台,采用非正规渠道从“黄牛”手中购买已经翻了一倍乃至数倍的溢价票。黄牛党的趁机炒高票价和从中牟取暴利,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少经济损失。

  姑且不谈那些上万元的票价,当前国内音乐演出的票价大致是数百元或上千元,加上某些平台或卖票方的炒作,有些观众买到的演出门票,价格实际上是要高于平台所报的最初标价。随着演唱会市场的日渐火爆,当热门演唱会的票价被炒到过高的价格,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不仅剥夺了部分歌迷现场观演的机会,也可能导致泡沫经济。

  二是,音乐现场体验欠佳的问题。随着演唱会市场的火爆,各类演出纷纷涌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观众花了近千元门票,满怀无限憧憬走进演出现场时,却从头至尾“闻声不见人”。有的观众走进现场才发现,自己的位置被体育馆的柱子或墙体遮挡住了视野,为此笑称花千元所购的门票是“柱子票”“墙根票”。

  崛起的演唱会市场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第一,提升非法倒票专项整治成效,不仅要法律法规先行,还需关注如何依托新技术赋能。参照杭州亚运会运用区块链为门票“上链”的实践,未来,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如能在大型演唱会的门票售卖中投入使用,或将有效解决当前售票中的信息篡改和兜售假票等问题。

  第二,加强大型演唱会的管理运营。首先,仍需坚持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推动我国音乐演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其次,为演唱会营造清朗环境,及时叫停或惩戒在演唱会中无视道德规范的艺人或观众行为。

  此外还要解决“柱子票”等现场观看体验欠佳等问题,需提前设定好观众的可观看区域和位置,再进行售票,避免有多少座位就卖多少张票的粗放操作行为。此外,也要引导观众的文明观演行为,避免类似手机铃声不断、干扰歌手演唱的不文明行为等。

  第三,注重提升音乐会演出的品质。事实上,大众对基于民族音乐而创作并演绎的国风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感。近年来诸如哔哩哔哩平台的国风潮、抖音平台的“抖有国乐”等,都“圈粉”无数,吸引了数亿用户的在线观看,体现了大众对国风音乐的喜爱程度。基于此,除了流行歌曲,仍需倡导音乐演出活动中更加多元的演出风格类型,加强弘扬当前多数年轻人所喜爱的国风音乐,并推动区域特色民歌和民乐等经典民族音乐的交流与展示。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