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技术”不断催生演艺行业新业态
——专访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韦铀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栏目: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作者专访</p>
<p> </p>
<p align="center"><strong>“云技术”不断催生演艺行业新业态</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专访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韦铀</strong></p>
<p> 互联网发展到算力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让“互联网+演艺”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渠道。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日前揭晓,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韦铀以《“云演艺”:新业态与新价值》一文获评优秀文艺短评文章,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云演艺”的活跃状况,指出这种数字时代人类演艺活动新业态体现了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互动性和人工智能化等新特征。</p>
<p> “‘云演艺’业态的生成对于个人,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不同演艺形态所带来的可以交融互补的审美体验;对于行业,既可以是一场超越时空的‘云演艺’爆火带动相关演出艺术的消费,也可以是某地域的演出艺术‘出圈’而引发‘云演艺’的超时空‘破圈’”。韦铀如是说。而选择这一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对长期从事文化传播研究的他来说并非偶然。</p>
<p>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这一系列深刻变化随着文艺发展进程得到生动体现,也让韦铀的研究目光随之聚焦到移动互联网生态下的演艺行业。</p>
<p>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被业界称之为“云演艺”元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传统演艺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对于“云演艺”功能和模式的探索便成了众多演艺团体的发力点,纷纷推出多种形式的线上业务以应对“舞台困境”,评论界也更加关注到这一新兴线上艺术形态,韦铀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这一现象让他愈发对“云演艺”的内在价值以及未来有了更迫切的思考:“云演艺”的崛起是特殊事件催化下的“权宜之计”,还是文化数字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他也热切地想对当下国有剧院团改革,文艺院团、机构、场所数字化转型,网络空间下传统曲艺、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的热点讨论给予一个回应。结合之前数年的关注和研究,韦铀撰写的《“云演艺”:新业态与新价值》随即诞生,并被《南方日报》采用刊发。</p>
<p> 韦铀认为:“与传统演艺活动所具有的‘聚集性’‘封闭性’‘单向性’等基本业态特征相比,‘云演艺’具有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互动性和AI化等新特征。这既是受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所致,也与新技术环境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变化密切相关。”对于传统演艺行业来说,韦铀认为“云演艺”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观众范围的拓展。跨越时空限制的“云演艺”进一步降低了观看成本,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受众可以更便捷地接触到优秀文艺作品。二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互联网有记忆的特殊性,也是创新的“大熔炉”,这让许多非遗戏剧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广阔、可靠的媒介空间。三是有利于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虚拟空间的演艺形态必将推动行业消费模式的革新发展,这为不少正陷入运营困境,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业主体提供了新的改革发展路径。</p>
<p> 基于当时疫情防控时期的语境,韦铀在调研中发现,运营主体的主动意识呈现出强弱不同的意愿趋向——有“试水的”、政策性参与的、临时性举措的,也有以此为主营的、线上线下并行的,以及全面转型的。“传统演艺机构单位、互联网文化传媒平台和自媒个体对于‘云演艺’形式的意愿差异既体现出运营主体自身在生产要素结构、经营模式、竞争优势和发展理念上对于‘云演艺’有不同的适应度和成熟度,也折射出其作为一种网络生态下的新兴业态需要进一步激发价值潜力和加强行业培育。”韦铀说:“我觉得对于行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解放思想来应对新的发展趋势。”</p>
<p> 时至今日,“云演艺”日渐被大众接受并不断拓展,甚至成为日常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它已不再是简单地将演艺活动搬到互联网上传播,而是数字时代人类演艺活动的网络文艺新业态、新生态和新需求的嬗变。那么,要实现“云演艺”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该如何解放思想,进一步激发其价值潜力、加强行业培育?</p>
<p> 韦铀谈道,对于文艺院团、机构和场所等行业个体来说,首先要从思想理念上认识到文化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正视数字生态下观演偏好、消费习惯和审美特征的变化;其次,结合自身特点,从机构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入手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再者,就是要在创作上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艺术形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对于宏观管理主体来说,一是加快文化数字化的基础建设,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生产要素转化,以融入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二是完善网络艺术生态的软件建设,进一步促进完善文艺创作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网络伦理教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信息识别,营造更开放、安全和文明的网络环境;三是将推动“云演艺”的发展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扶持。</p>
<p> 从被迫“上云端”到“流量”乘势而起,“云演艺”已在融合发展中初步呈现出业态所具有的规模性、行业性和需求性特征。未来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局面?对此,韦铀充满期待:“这或许将是一个线上线下空间的演艺形态既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又在表演形态、运营模式和审美方式上各具特性的未来。”</p>
<p>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常常伴随着偶然性,且偶然的出现也往往处在技术发展的量变阶段。”韦铀说:“具有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互动性和AI化特征的‘云演艺’为传统演艺业态带来的冲击是一个渐推渐强的过程,这是互联网技术向人工智能阶段不断发展成熟所引发。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生态的成熟度又决定了作为人类古老视听感觉意象塑造者的演艺行业形态的演进方向。如同电视、电影技术催生传统舞台演艺进化出新业态一样,‘云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和浸入正在不断催生出演艺行业的业态新价值。”</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