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作者:李志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一直都是党领导宣传思想和文化建设工作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之一。从2013年和2018年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均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到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在部署文化建设工作时分别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再到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其中之一便是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p>
<p>  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明,“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高度重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而在此过程中需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坚持守正创新、突出价值塑造、践行人民至上、秉持开放包容。</p>
<p><strong>  坚持守正创新</strong></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的基于自己国情、富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且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举具有独树一帜的创新品格,而这正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崭新机遇,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注入了强大活力。</p>
<p>  如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等等。</p>
<p>  而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抒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将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转化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丰满的文艺形象,正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文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新的起点上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应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联系与深刻互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拼搏者给予最深情的褒扬,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p>
<p><strong>  突出价值塑造</strong></p>
<p>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便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需有一种强大的价值观为国民所信服和接受,以此作为思想锋旌和精神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蕴的全方位内容作为承载的基础和默认的前提,以融入国民价值观的建构与塑造之中,进而培育全民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p>
<p>  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化作品的钢筋铁骨,而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典型人物因参与时代进步的建构而昭示时代精神的高度,代表着整个时代人民的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体现着主流价值观的自信力。所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以艺术的雕刀着力刻画光彩夺目的文艺形象。典型人物身上所彰显的鲜明党性与强烈人民性,便是已内化为人物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时代、民族与未来。</p>
<p>  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党和人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提供价值引导、精神推动、审美启迪。广大文化工作者应将心、情、思沉入生活,用心聆听、细心观察、悉心体味、反复吟咏,去捕捉浸润着泥土芬芳和烟火气息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质作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热烈氛围。</p>
<p><strong>  践行人民至上</strong></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中,指明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化解这一矛盾,它不但要促进物的极大丰富,更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为全民共享。</p>
<p>  尤其当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大量的精神需求便愈发突显,也需有人去提供与兑现。正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以文艺语言建构人的审美感知系统与人格系统,提升个体精神境界。一如鲁迅先生所言,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应通过塑造文艺形象、勾勒时代面庞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引领广大民众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把典型人物经社会实践获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正能量传递给人民,帮助人民在正向共振中建设性地开辟新的精神天地、塑造新的人格质素,使广大民众因被建构、被塑造而趋向自由与健全。</p>
<p>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需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正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并非终极旨归,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而文化创造实质就是在创造人,人民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文化成果的共享过程,就是实现从个体到群体灵魂进化与精神进阶的过程。它有助于创造更有生命力、创造力、战斗力的动力主体,也有助于推动我们心怀“国之大者”的人的现代化的稳步实现。</p>
<p><strong>  秉持开放包容</strong></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通古今、识中外,既基于自身国情、传承历史文化,又汲取他国经验、联动世界文明,畅通了对内与对外、纵向与横向的开放通道,所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道路。</p>
<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正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开创的道路,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中,便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如未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会失却了创新创造的根基。</p>
<p>  与此同时,因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进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经路径,且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站在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起点与全球化传播的高视点上:一方面以开放的眼光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另一方面则需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p>
<p>  此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加之在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主要不在于“食粮”够不够吃,而是更关注“口味”是不是丰富、“营养”是不是均衡。于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需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鼓励各文学艺术门类千帆竞发,“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以尽可能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供给,实现全社会理性秩序与感性审美协调发展。</p>
<p>  (作者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副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用红色电影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研究”[23BDJ046]的阶段性成果)</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