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时代之问的影像呈现与彰显
栏目:探索
作者:刘文暄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百年前,青年毛泽东伫立橘子洲头,发出世纪之问。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问苍茫》,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春之路起笔,讲述早期共产党人不断求索,以青春系于苍生与国运,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追随者逐步成长为先行者和开拓者的过程。

  《问苍茫》鲜明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921年至1927年间,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代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建党壮举。电视剧开场,湘江水深流急。船家疑惑,怎么会有胆大的伢子不坐船而偏要游水。刚出水的年轻人回答:“莫管这水有多急,只要摸准了脾气,照样有法子治它。”几句对白既接地气又意味深长,解决中国的问题正如对付这湍急的湘江水,得摸准脾气找准法子。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劳工会领导人黄爱、庞仁铨质疑毛泽东没当过工人,马克思主义只是纸上谈兵。“安源那里,有一万多的产业工人,我想去那看看”,毛泽东1921年第一次到了安源,深入矿洞调查工人情况,宣传革命道理,耳闻目睹了苦不堪言的矿工生活。1927年,同样是为回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实地考察了湖南五县,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发展团员、党员到发动工人运动,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坚决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从发现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青年毛泽东不断从马克思主义汲取力量,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与中国社会的实际作出正确决断。剧中两组离别的场景意味深长。跟贺民范登山时,贺民范回望了一眼山顶,“山高路陡,我走不动了,你自己上去吧”。跟安源矿工离别时,工人拿来一把油纸伞递给毛泽东,被他婉拒,“你们比我更需要它来遮风挡雨”。工人回答:“毛先生,你走的路,长!”同为行路,截然不同的场景,昭示了青年毛泽东从共产党员到伟人,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这条路正是艰辛探索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新路。

  《问苍茫》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正如剧中李大钊所言“党争,国民党内部之复杂,根本扛不起革命领导之责”。《问苍茫》为观众展现了青年毛泽东与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一样,在时代的路口有困惑有困难,有曲折有斗争,更有革命战友的流血牺牲,给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的答案,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是矢志不移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向下扎根”是问大地、问实践、问人民。在两党兼任高级职务时,国民党老党员谢持拒绝重新登记,毛泽东有理有节、巧妙应对,“晚辈做事不为薪水、不畏权威,但求问心无愧,当初谢老发动成都起义、重庆起义组织刺杀袁世凯,可曾想过薪水,怕过权威?”当国民党右派上蹿下跳,非法召开“西山会议”,破坏国共合作、破坏革命之时,他深入思考,奋笔疾书,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即问“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电视剧以诗一般的语言,借瞿秋白、蔡和森的台词,将一个文采横溢、脚踏实地、独立思考的青年毛泽东形象推向观众,让人心潮澎湃。“自古,凡是经典的文本,开篇第一句,都是带着使命……”“他以敌友之问,提纲挈领,大气磅礴,问向了战友和敌人,问向了实践和理论,问向了历史和现实,问向了大地和远山,问出了中国革命的精髓和方向。”国民党“二大”上,汪精卫等人对“西山派”的处理轻描淡写,毛泽东拂袖而起,当面怒斥,“我们国民革命的宗旨和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还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就先内讧吗?身居高位的国民党要员,正在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当蒋介石背叛革命、步步紧逼,陈独秀一味妥协、不断退让时,毛泽东据理力争,“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别人,把所有的寄托都归于别人的寄托,长此以往,我们的党能不能独立存在下去,都很难说了”。共情,诗意,乃至金刚怒目,贴切的语言风格交相辉映,也使得青年毛泽东的形象更加丰满,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形象更为光辉。

  《问苍茫》鲜明地回答了为什么青年强则中国强。《问苍茫》围绕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运用无处不在的细节,贯穿起“青年强则中国强”的主要脉络,独辟蹊径地寻找到了与当代青年共鸣的内核,描绘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群除了手握真理、几乎一无所有的年轻共产党人,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体为全民族。“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誓与毛泽东共命运的杨开慧,想拍一张全家福,但组织有规定,毛泽东无法与家人拍合影,杨开慧流着泪说“不拍了”,让人动容,这是毛泽东和妻子夫妻之爱。“头可断,共产党籍不可牺牲”“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以不革”,蒋先云冲锋陷阵牺牲,毛泽东读着蒋先云来信,过往并肩战斗的一幕幕浮现眼前,尽显师生之情。“恩来自泽东,润之可延年”,拥有共同信仰的三位年轻人相谈甚欢、互道不易、共谋战斗方向,战友之间惺惺相惜。毛泽东与李达把酒谈心,坦诚地讨论农民问题,一句“鹤鸣兄,应是懂我了”,同乡之谊油然而生……正如为青年点燃新路灯火的李大钊所言,“我也好,仲甫也好,我们的宣讲,正因为有了你们这样的新青年,才有了意义”。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各股复杂势力的防范敌视,排除千难万险,不惧生死离别,毅然踏上了让人民和国家获得新生的“创业”征程。

  顺流而下,则我必潮头逐浪;逆流而上,我亦砥柱中流。青年毛泽东成长为伟人的精神品质,同样引领今日年轻人走好青春路、职场路、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