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舞动 现代之活力
——“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述评
栏目:艺苑撷英
作者:许锐 高海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苑撷英——2023全国优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民族剧院上演,于寒冬中带来热力四射的一抹亮色。此次展演共分为三个篇章,作品布局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切入。这三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成果,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而源远流长。展演中的作品让我们可喜地看到多样的表达视角,看到年轻舞蹈群体的集体亮相,展示出新时代舞蹈发展的新内涵、新活力、新气象。

  舞蹈传统文化的新内涵

  当下中国舞蹈重要的文化追求正在于不断激活历史中的精华,我们看到展演作品以强烈的风格特色弘扬中华传统舞蹈文化,迥异的舞蹈语汇与样式将中华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的汉代乐舞盛况,也曾创造了“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的盛唐乐舞气象。那些遗留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动人舞姿与律动从未消逝,而是潜藏在诗词、壁画、造像中让我们去追寻去想象。展演中的中国古典舞节目正是从历史印迹中寻找创作的起点,在当代的想象中重现传统乐舞的风貌,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就在于历史形象与当代审美的结合。例如首个节目《北魏飞天壁画印象》取材于敦煌莫高窟早期飞天羽人壁画造型,古老的东方文化所传递的升腾、开朗的生命情怀穿过尘土与时间的缝隙纷至沓来,诉说演绎着那遥远的故事。舞蹈运用了后腿控制、倒踢紫金冠、吊腰、旋转等技术技巧来塑造“飞天”那飞动流变之神韵,使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鲜活。节目《龟兹·观香》则在悠远的历史乐舞《龟兹乐》中捕捉西域胡舞的洒脱与飞扬,闪现着在历史遗迹中捕捉到的种种舞姿及发展与创造。舞蹈通过西域舞蹈典型的歪颈、拧腰、推胯形成的“S形”体态,生动呈现出丝路之上丰富多彩的舞风。有意思的是,节目名称中的“印象”之“印”和“观香”之“观”,恰恰启示着这些舞蹈并非历史“复原”,而是当代人跨越时空去追溯、激活那些尘封已久的传统文化魅力,在与传统的想象交织中赋予中国舞蹈新的表达。

  此外,象征民族团结融合的民族民间舞蹈集锦《石榴花开》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中国舞蹈文化的活泼多样。《丹凤朝阳》《绿棕灵鹇》《又见盅碗舞》《飞花蝶语》等节目展现了苗族、哈尼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在源远流长的传承中形成了稳定的身体样式和差异性的风格特色,成为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同时又不断在时代语境中挖掘新的表达内涵与审美。正如《又见盅碗舞》的“又见”,揭示着只有在发展和探索中才能获得不间断的文化生命力。

  舞蹈年轻力量的新活力

  此次展演中的作品均为近年新创剧目,作品高度的原创性及其整体风貌都展现出舞蹈最近一段时期发展的创造性活力,同时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的舞蹈演员和舞蹈编导,真正体现了对“青年”舞蹈人才的关注。从作品的角度观测,新生代舞蹈编导对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有着自己的见解与判断,表现的角度与呈现的样式均具有一定新意。

  例如在反映革命文化的舞蹈作品中,红色的“记忆”成为一个重要的入口,以独舞和双人舞样式为主的现当代舞蹈风格带领我们重回历史情境。彰显革命力量的《一块红布》、重温红色浪漫的《红色情缘》、唱响生命赞歌的《二月红棉》,无不展现着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民族气节。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被当代青年舞者们用或含蓄、或热烈的肢体语言,以诗意的表达方式呈现在舞台之上。在有力的舞蹈身影中,革命文化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追忆着那一代人奋斗的历程。更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新生代对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极具现代芭蕾风格的作品《遥远的声音》选用了新疆音乐《康巴尔汗》,将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绕腕、三步一抬、垫步以及颤身等动作元素进行了重构,并将具有民族风韵的身体动律融入现当代的动作语汇。那种在陌生中的熟悉感让我们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中又寻获了一丝与传统的关联。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展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观测到新生代舞蹈创作对舞蹈传统的双重态度——既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悟和吸收,又在创作中探索民族性和国际化的当代表达。

  这反映着年轻一代的中国舞者和编导在“古今”关系的平衡中,仍然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冲动,中国舞蹈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下历久弥新,成为富有活力的文化生命体。此次展演的编导中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如已经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张云峰、靳苗苗、费波、崔月梅等编导,此外我们也可喜地看到如文小超、龚兴兴、仝丹、沙呷俊楠等新生代编导已独当一面,更有王雪娇、姜爱东这类初露锋芒的编导们。平均年龄28岁的舞蹈演员们已经是舞蹈一线的主力军,更是展现出让人感叹的活力,无论是技术技巧功底,还是表现表演的成熟度,都让我们看到这些后起之秀的无限可能与潜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舞蹈界,先后出现了几代优秀的舞蹈编导与演员,他们为中国舞蹈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正是一代又一代舞蹈家们的薪火相传和吐故纳新,才使今天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和人物熠熠生辉。年轻的新生代舞蹈人为新时代舞蹈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他们正如冉冉升起的新星,不吝学习与创新,在不断发展中向前辈们致敬。这怎能不是中国舞蹈传承与延续的活力所在呢?

  舞蹈当代表达的新气象

  一个有些意外的惊喜是现代舞作品在此次展演中非常突出和亮眼,《观》《蜗牛》《你好,再见》《生息》《停留片刻》等现代舞作品在现场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在述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或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中,我们往往在具体的题材和表达上陷入“交待叙事”的误区。尤其现代舞在早期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中,普遍的反映往往都是现代舞“晦涩难懂”。此次展演中观众对现代舞的接受度明显提高,甚至现代舞似乎比其他舞种更加受欢迎。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现代舞作品从题材立意、动作语汇、技术技巧到风格特色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深入剖析当代社会精神层面、心灵层面,力图展现今天人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例如舞蹈作品《蜗牛》中白色的圆形容器装置象征蜗牛的壳,舞者本身则隐喻蜗牛的躯体。作品开头舞者缩在壳里滚动出场,他时而推着壳前进,时而被蜗牛外壳带着滚动,时而又脱离壳的束缚,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博弈与挣扎后,寻找到了真实的自己,结尾时舞者背上壳继续前进。编导敏锐地捕捉到了小人物奋斗的生存状态,作品在精神上的表达是立体和丰满的。即使其整体基调带着淡淡的惆怅,却并不压抑与哀怨,舞者在用自由的身体探寻生命和自我的价值。再例如,无论是空间关系的突破,还是动作语汇的幽默,无论最终落点为自省内观的《观》,还是突出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停留片刻》,这些皆为当代人的生活境遇,与今天时代的精神价值与审美追求能够产生共鸣。舞蹈风格的多样性和高超的技术技巧的背后是深邃的思想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能够真正触动人心且充满力量的作品,不仅仅是追求综合的、眩目的、不可预测的身体,也不是精致的、美丽的、没有意义的动作,更不是沉湎于无厘头的表达和新潮的概念,而是有其当代价值、社会观照和人文思考。

  此次展演中的现代舞作品无论在数量比例还是在整体表现上,都非常引人瞩目。在并没有宏大叙事与强烈戏剧冲突的样式中,编导选择以抽象而写意的生命情态去润物无声地深入今天的生活和人们的内心。在打破了传统舞蹈语汇的风格模式后,舞者对自我身体的解放以及运用也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舞动的方式动人心弦,潜藏的内涵让人心领神会。此次展演中的中国式现代舞的表达可谓与时俱进,展现出新时代舞蹈人才的新气象。

  “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舞蹈人才展演”的舞台为新生代舞蹈编导和演员的脱颖而出搭建了一个高规格、专业化的展示平台,也为观测当下中国舞蹈发展现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

  (许锐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海琳系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