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文艺作用
努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作者:冀晓青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新时代文艺的使命主题征稿专栏

充分发挥文艺作用
努力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冀晓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华文化是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总结中国经验并将其提升为中国理论,就要对中华大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做好总结和阐释,使其成为不同地区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进而激励各族人民群众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北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内蒙古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可以深刻明晰北疆文化和中华文化枝叶与主干的关系,明晰北疆文化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凝聚全区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强化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引导各方面、各层次力量集中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蒙古篇章中来,深化内蒙古地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交往,扩大内蒙古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深化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对北疆文化的规律性认识。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初步考虑,北疆文化有以下特质:

  一是开放性。广阔的疆域,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俱全的自然风貌为各类文化孕育发展提供了良好自然基础。历史上,柔然、鲜卑、突厥、蒙古、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以来,走西口、闯关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建设、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插队知青、兵团拓荒建设等几次人口迁徙也使来自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人口大量迁入内蒙古,使内蒙古人口结构更加多元,形成各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壮丽图景。多种因素影响下,生活在北疆大地的各族人民不因循守旧,愿意接受新鲜文化和新鲜事物,使北疆文化拥有着对各类文化兼容并蓄、开放胸怀的特性。

  二是包容性。开放性带来的结果,就是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多文化的冲击融合发展。对此,北疆文化以一种包容的态度,结合自身各方面实际,将多种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北疆独有的文化特质。比如,二人台艺术起源于山西,却发展在内蒙古,受到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人民的广泛喜爱;漫瀚调旋律最早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在各民族交融中,充分吸取了爬山调和山西、陕西地方民歌的一些特点自成风格,等等。

  三是多元性。通过充分的包容,北疆文化突显了多元化特质。我们既可以在其中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比如说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内蒙古大地上的传承发展,又可以从中管窥到各类文化独特的风采,比如红色文化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等特性,草原文化崇尚自然、恪守信义等特性。包括人民群众生活习惯、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北疆文化的多元,像我们的地名,既有汉语,又有蒙语,还有满语,这些多元的文化要素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北疆文化的多元性。

  四是和谐性。各类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在北疆没有乱、没有散,反而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孕育丰富发展了北疆文化。可以感受到,北疆文化中没有我高你低的区分,更多是“欢迎来到内蒙古”的热情与豪迈。这与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一脉相承,为北疆文化凝聚各族人民,熔铸各类文化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五是统一性。北疆的重要区位,决定了北疆文化统一性的特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内蒙古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我们进一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使北疆文化中蕴含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安全意识更加凸显,正因为守望相助是北疆文化的底色,这种统一性在文艺方面体现出内蒙古文艺创作多年来秉持着“地处祖国正北方,一心向着党中央”的文化特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内蒙古产生了一批只有祖国北疆才有的文艺作品。比如,上世纪60年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红遍祖国大江南北,70年代《牧民歌唱共产党》传唱至今经久不衰;近年来作品《点赞新时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守望相助》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这些作品反映了在北疆文化独有的认同性影响下,可以创作出大量独具边疆民族特色、彰显内蒙古各族儿女一心向党的优秀作品,这与其他地方文化文艺创作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北疆文化的统一性。

  丰富文艺实践,为打响“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文艺力量。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就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而言,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北疆文化文艺理论建设。组织区内外文艺理论工作者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研究,开展北疆文化系统性、整体性研究阐释,为各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常态化举办北疆文艺论坛,组织开展系列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在自治区树立文艺创作的鲜明导向。实施内蒙古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编辑出版《“北疆文化”文学艺术研究概观系列丛书》,推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书法、美术、摄影等各文艺门类立足北疆文化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文艺理论体系,将北疆文化这个品牌在文艺领域树立起来。

  二是统筹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围绕“北疆文化”主题,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文艺实践,实施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开展主题文艺活动,努力创作推出一批“扛鼎之作”。依托《“文润北疆”内蒙古文学创作三年帮扶合作计划》,实施新时代内蒙古文学攀登工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学发展专项计划,开展“名家写北疆”活动,吸引全国知名作家到内蒙古采访采风,着力推出一批文学精品。研究规划北疆文化重点选题,着力推出一批影视精品。扶持优秀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舞台剧目等创作,创作提升《永远跟党走》 《草原意向》《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河之声》《长城》北疆文化“交响乐五部曲”,着力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组织开展全国知名书法家、美术家、摄影家“北疆文化”主题创作活动,举办“亮丽北疆”内蒙古形象主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全国巡展和主题系列展,着力推出一批优秀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持续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作家艺术家沉下去、扎下根,深入到生产生活第一线,创作出展现北疆大地上的新风新貌、新人新气象。特别是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精心打造聚焦北疆文化的“文润北疆”“唱响北疆”“舞动北疆”等文艺品牌活动,确保每个文艺门类都有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北疆文艺品牌,使北疆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随处可以感知的文化存在。

  三是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形成北疆文化创作自觉。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实施内蒙古文艺界思想政治引领“培根铸魂”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认识、理解、掌握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枝叶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北疆文化融入文艺创作之中,形成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创作自觉。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生产生活第一线,组织好“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去”中青年作家采访采风等活动,汲取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启迪心智、温润心灵、引领风尚的独特作用,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北疆文化品牌形象,让北疆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夺目的光彩,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艺术形式,努力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作者系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