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先声》剧照
杂技剧《先声》,致敬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先驱和“抗日战争起始地”的英雄人民。
继杂技界近年来推出《渡江侦察记》《铁道英雄》《旗帜》《战上海》等口碑红色题材杂技剧之后,日前,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出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首部讲述“九一八事变”重大题材的大型杂技剧《先声》在沈阳完成七场预演,致敬“十四年抗战”中发出先声的先驱英烈和“抗日战争起始地”的英雄人民。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并将作为2023沈阳艺术节开幕演出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正式首演。
★以一个普通家庭的遭遇为主线,带领观众重回可歌可泣的历史现场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杂技表现如此重大的历史题材,讲好中国故事,实属难题。中国杂协副主席、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先声》出品人与制作人安宁谈道,“九一八事变”太悲壮了,舞台上很难呈现,一开始提出以此为题材做杂技剧的设想时,很多人都持迟疑与否定态度。但在安宁看来,“‘十四年抗战’已经是社会共识,2025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沈阳作为抗日战争的起始地,沈阳杂技工作者有责任通过杂技的形式来反映这段悲壮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宏大主题往往需要小切口,几经商议,《先声》找到了恰切的切入点,以沈阳一个普通家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境遇为主线,用杂技语汇精彩演绎北大营的枪声、沈阳警察的抵抗、中共满洲省委的宣言、东北人民的怒吼、义勇军的冲锋等同仇敌忾的热血声音,艺术地再现了民族危亡关头东北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发出誓死抗战“先声”的恢弘历史画面。演出中,东北军军官王大力、铁路工人王大奎、进步大学生王小英兄妹三人及母亲王大娘、抗日名将黄显声、共青团员也是王大奎的徒弟老疙瘩等一一登场,人物选择富有深意,以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九一八事变”中不同的抗战人群。故事从1931年春节前夕在沈阳火车站秘密接应中共中央特派员李先生开始,分为秘密接站、除夕之祭、伪善联谊、重要情报、大敌当前、傲然枪声、救亡号角、家园沦陷、喋血抗敌九幕及尾声抗日烽火,带领观众重回可歌可泣的历史现场。
这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怆然涕下的杂技剧,甫一上演就获得业界与观众的好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作为该剧艺术总监,称赞该剧是一部叫得响、值得期待的精品剧目,“‘九一八事变’这类历史题材很难把握,但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已用实力证明他们是可以做到的。这部杂技剧无论是剧中人物、故事情节还是历史背景,都是有史可依、有据可查的,也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相信通过进一步打磨提升,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杂协顾问、该剧杂技技术总监孙力力认为,《先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优秀杂技剧,表现的主题较之以往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意义更加鲜明且重大,诸多杂技技巧是为了剧情量身定制打造的,使得该剧在用高超的杂技讲故事层面格外贴切恰当,排演过程中整个杂技团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剧中,令人感佩。在沈阳这片土地上,“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可谓黄发垂髫无人不知,而一些当地观众观看演出后也泪洒当场,他们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的和平发展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个普通家庭组成的人民大众奋力抗战、流血牺牲换来的,要珍惜当下的来之不易。
★尊重史实,“我们用到的每一个字、每一张照片都是还原历史”
作为重大历史题材剧目,最重要的是尊重史实,最难之处也在于对史实的把握。安宁回顾道,在去年春节大年初三确定选题后,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又邀请史学家层层把关,精心打磨,舞台脚本写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细抠,剧目名称从《“九一八事变”》《抗战第一枪》几次更改,排除争议,最后定为《先声》,既是北大营官兵与黄显声所率领的警察队伍打响的抗敌枪声,也是中共满洲省委发布《九一九宣言》及中共中央发布《九二零宣言》,他们共同发出了抗战的先声。安宁表示,“我们用到的每一个字、每一张照片都是还原历史”。比如“九一八事变”之前沈阳叫沈阳,也叫奉天,“九一八事变”之后叫奉天,到底怎么叫,他们反复查阅历史资料。比如有史学家提出当时到底是“打击日寇”还是“打击日军”,为这一个字的准确又去反复查阅资料。甚至每个观众都是剧目的“一字之师”,直至预演最后一场,还有观众恰好是铁路子弟,提出舞台上铁路工人的袖套需要改进。细微之处见真功,每一次排演都在向历史现场靠近。
剧本是一部舞台剧成功之本。该剧由辽宁省剧协副主席陈国峰、辽宁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马琳联合创作。为了创作这部剧,他们多次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调研,研读了至少17本参考资料,文学剧本修改了8遍,而演出脚本则调整了近百遍。陈国峰谈道,剧本创作要尊重史实,而历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带来限制,有的主要人物并不适合突出其贡献,又不能不真实反映其英勇抗战史实,比较费思量,同时如何真实地适当地突出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及时发出抗日宣言的历史意义并进行戏剧化展现,如何通过普通沈阳百姓的命运遭遇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创作的难点。主创团队从剧本之初就介入了全剧的构思与定位等,也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保障。马琳则指出,“九一八事变”世人皆知,大家都刻骨铭心,如何在依据史实基础上,赋予史实以戏剧性,进行创新创造,是剧本写作难题。“杂技是最艰苦的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先声》设定的主人公一家都有高超武艺,为杂技的有效融入提供了良好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沈阳杂技演出集团多年创新创作的精彩节目为《先声》的剧情展开推进提供了绝佳的技艺支撑。可以说,杂技的独特艺术魅力令《先声》剧情起伏跌宕、险象环生!”
★让技巧成为剧情本身,发挥杂技表现抗战题材的优势
杂技与剧情融合、避免“两张皮”的出现,是杂技剧一直以来努力的重点。《先声》中可以看到舞狮、高跷、腾空飞杠、爬杆、升降软钢丝、抖轿子、摩托车技术、集体自行车车技、独轮车、皮条、变形高椅、斜坡跑墙、网吊、钻圈、七人造型、高跷轮滑及变扇子等三十多个杂技与魔术技巧,或表现日寇入侵前一家人练武的其乐融融,或表现抗战中与日寇的殊死搏斗,或表现抗战将士训练之艰辛,或表现革命英烈与抗战群众的百折不挠与惨烈牺牲等等,很多技巧专门为剧情而创设,而非简单地穿插其间,因而技巧炉火纯青,且融入剧情、推动剧情、成为剧情本身。更值得称道的是,杂技的惊险奇美、团结协作与抗战的万众一心、坚韧不拔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使得二者合而为一,将杂技不善于叙事的劣势转化为了表现抗战题材的优势。其中腾空飞杠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的绝活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几次在世界杂技比赛中获得奖项,然而二三十年来几乎断代失传,此次舞台上经典重现,节目中五人如车轮般绕杠翻飞,展现了北大营官兵演武场的日常训练,英姿飒爽。
该剧导演李春燕曾导演过《渡江侦察记》《战上海》等口碑杂技剧,在她看来,同样是战争题材,《先声》的故事更为复杂,叙事手段也更为复杂。“全国杂技一台戏”,各地杂技团尽管各有拿手绝活儿,但大多数技巧大同小异,要做出差异化并与剧情结合是比较难的。创排之前,她先看了团里的所有杂技节目储备,是否符合并满足题材需要,之后根据剧情需要来确定用哪些节目,哪个节目放在哪一部分、用来表现哪个人物,并将节目打碎,进行解构与重构。比如爬杆,用于林海雪原中抗战将士们攀爬白桦树苦练本领很是贴切,随后也用于与日寇战斗的场景,其中有360度大旋转等高难度动作,但观众可能会觉得正在打仗为什么要爬杆旋转呢?因此剧中配合以多媒体、声光电等烘托出将士们被炮火震飞的壮烈场景。总之,杂技节目的选择与取舍根据剧情决定,让观众看到的是剧情而非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傲然枪声”一幕中,北大营官兵以及警察队伍与日本关东军对决,日本关东军采用了蹬骑独轮车的技巧,执枪残忍屠城,如魔影般晃动。对于反派要不要表演杂技,主创团队也进行了多次讨论,通常反派多以滑稽形象出现,而少有容易显得酷帅的杂技动作,李春燕认为,事实上日寇铁骑践踏华夏,当时实力是远超抗日队伍的,只要设计得当、放在剧情中合理,反派演杂技不是问题,观众也可以为技巧、为演员的表演鼓掌。排演过程中,独轮车的技巧也一度换到老百姓身上,或者由地下党呈现,但都因剧情不合理而放弃。李春燕表示,“这是一部很好看的、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剧,希望通过这部剧能够传达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向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传递精神力量”。
★从技巧到表演,“这是我从艺二十多年以来最难的一场”
《先声》中的表演格外细腻,举手投足间催人泪下。对于杂技演员来说,将技巧与表演结合是一种自我挑战。“这是我从艺二十多年以来,参加的十几台大型杂技晚会与杂技剧中最难的一场。”剧中青年黄显声扮演者、杂技演员李维感叹道。从五岁进入杂技团,在太阳马戏团以及国内多个杂技团都有演出经历,可谓身经百战,而《先声》给他带来全新的体验,学到了很多新本领。以前只要将技术做到极致或者稍微加一点表演就可以了,而现在不只是技术,导演会再三强调,杂技演员首先要会听音乐节拍,第二要会细腻的表演,第三才是技术。排练时,为了突出表演,导演会一遍遍地给他们讲解人物与故事,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手把手地做示范,比如士兵如何拿枪,与观众交流不是笑就够了等等。
同时,以前演好一个角色即可,而在这部剧中,他不仅扮演黄显声,也是北大营的一名士兵,还是摩托车上搏斗中的一个日寇。不仅李维如此,全剧68名演员,要换308套服装,一人饰演多个角色,最多的一人分饰8个角色。李维说道,要演谁像谁,面部表情、内心交流等都要通过表演呈现出来,对从小更重技术而轻表演的杂技演员来说难上加难。尤其是剧中有35名演员都是去年九月刚刚从杂技学校毕业、从来没有登上过舞台的新手,从一开始不敢上台,担心“俺们哪会演戏”,到最后进入角色、相信自己就是“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人与民众,演到激动,演到热泪盈眶,并将内心的情感迸发在舞台上,以高超的技巧和饱含情感的演绎感染更多观众。一些已经退出杂技舞台、成为杂技老师的四十多岁的老演员也重新回到舞台,尽管有伤病在身,既要表演,还要兼任分组导演带着参演学生反复打磨细节。
由于剧场年久失修,设施陈旧,难以安装空调,夏天酷热难耐,加上两百多个舞台灯的烘烤,演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里边再穿打底衫,还没上台,打底衫就已经湿透了,不时就会有人中暑晕倒。即便如此,近一百天的排练时间里,每天早上七点多排练到半夜十一二点,每周六天不停歇,依旧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李维说,“我们不想跟观众说我们有多不容易。辛苦吗?当然辛苦,但我们想呈现给观众的是最好的表演。”安宁谈道,“最令人感动的是演员,演英雄、学英雄、做英雄,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杂技人的精神。”一次次排演,也是一次次精神的淬炼与升华,一批优秀的年轻杂技演员迅速成长起来。
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全体主创与演员的付出,杂技正在不断突破自我,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路上大踏步前进。该剧主创团队强大,除了边发吉、李恩杰、孙力力、王建民、陈国峰、李春燕等业界扛鼎强强联合之外,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也均为业界顶配,为剧目保驾护航。安宁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希望能够将《先声》打造成一部杂技界的扛鼎之作,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不忘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全民族同仇敌忾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传承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