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间涨圆朵朵葩,
繁红似锦应无涯。
石榴花开籽同心,
和美丝路铸中华。
7月20日至8月5日,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举办,并在昌吉市、吐鲁番市设立分会场,这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次新时代舞蹈盛会。本届舞蹈节以“舞动梦想和美丝路”为主题,共展演60余场精彩纷呈的中外舞蹈精品剧目。7月20日以“张骞出使西域”历史题材创作的舞剧《张骞》作为开幕大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现荡气回肠的“凿空之旅”,舞美重器、磅礴音律、表意姿容,汇聚了全剧较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这种从历史文化中去寻找灵感和创作资源,建构民族舞剧精神内核的路径是极好的,彰显出新时代中国新疆舞蹈创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烈认同与文化自信。
作为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配套活动——新疆舞蹈创作交流会,围绕着“交融共生视野下新疆舞蹈传承发展的思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新疆舞蹈创作艺术走向”等议题积极展开研讨,金风吐睿、锦囊妙计,与会者共同为提升新疆舞蹈理论研究和编创水平贡献着自己的才情与智慧。专家们认为歌舞之乡的中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歌舞的百花园,也是艺术家创作驰骋的广阔天地。随着我国新疆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新时代的新疆舞蹈创作“怎么舞”比“舞什么”更加引起关注,舞蹈作品的选题可宏大可微小,但一定不能缺乏对于艺术思想深度的触碰。历来中国民族舞蹈的审美既有传统的叙事性,也存在着空灵的意象性,舞蹈是需要对现实有所超越的,它是奔向灵魂深处的艺术。我们继承与保护好中华民族传统舞蹈的样态,“开源与节流”的做法目前对我们显得同样重要,一是要让传统舞蹈的艺术范式流失得再少一些,二是要大力弘扬传统舞蹈的当代艺术精神。实际上,能真正产生强大的艺术经典性的,主要是各门类艺术的内在精神,因为艺术外部形态总是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动。美学家们常说:美总是指向未来的,这就意味着美是对未来理想的人类生存状态的憧憬、规划与追求,意味着现实中无定的人们总是对永恒怀有一份形而上的执着。当下社会各阶层对于舞蹈艺术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提供了大众传媒需求的强烈信号,它们的传播途径应该是多层面的,早已超出了民族舞蹈表演本身的概念,因而具备了当代舞蹈文化的传播要素。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疆舞蹈佳作频出,如《昆仑之梦》《长长的辫子》《花儿永远这样红》《阳光下的麦盖提》《铅华·满壁》及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等,都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弘博丽雅的大美新疆画卷。
舞蹈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是因为它可以提供给我们美的享受或深刻的辨思。舞蹈是通过肢体传达的,舞者的表演固然是美,而怎样运用肢体的表现力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点,即对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其更深层次的创作动机则是编导内心对待生活的独特感受。舞蹈创作的思想内涵需要通过动作来呈现,而编导拥有了思想内涵所呈现出的动作才会显得深刻,于是这种积累对于编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就新时代的新疆舞蹈创作而言,无论在题材还是内涵上,都表现出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业内专家和优秀的编导们也大声疾呼——在强调舞蹈创作当代性的同时切莫要丢掉自己文化的根脉,只有立足于民族传统之上的创造才不愧为是新时代的文化创新,而新疆民族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要以民族审美情趣为基调,要创作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用编舞技法去提升的问题。但在创作实践中我们却常常看到有些编导过分强调自我的创作盲区。虽然,舞蹈创作不能忽视编导主体性的体验与感受,个性化的表述也将赋予作品新的含义,但完全不顾及观众的接受程度而自说自话,这类纯个人的情绪化表达只是囿于自身的艺术见解,堵塞了舞蹈与审美主体的交互,呈现在创作上就形成了动作堆砌与舞蹈语汇的滥用现象。诚然,动作形式的变幻出新对于当代民族舞蹈艺术领域的推动无疑是利好的,也凸显出编导避免趋同化、求新求变的心意,但“去意义化”的动作语言只能是成为肢体炫技的“无情之举”。
就舞蹈创作本体而言,具有传情和达意的双重诉求。它以身体为材料、动作为语言,是以肢体语汇的构织来实现作品传达的艺术手法,承载着对整个故事内容的传递功能,又具有舞蹈自身的审美属性。如何解决好肢体语言的表意化功能传递?如何准确把握其舞蹈属性,并用肢体表演为作品的思想性服务?这是做好一部舞蹈作品最为重要的,也是难点所在。论及肢体语言的类型,主要存在着:一是具有传情达意功能的肢体动作,这类动作组合能给人比较具象的感受;二是具有某种抽象美感的动作组合,它虽然不表现具体的情意,但能体现诸如抒情的、欢乐的、优美的、雄壮的、庄严的、滑稽的等抽象概括的肢体美感;三是表现某种技巧的动作组合,这类肢体语言虽然也不表达一定的具体情意,而只带有某种肢体动作的技巧美,但从舞蹈本身来看,它有助于意境、气氛、情势、高潮的渲染与促成。
从动作的编创角度来讲,舞蹈中思想性的缺少不是由于对于动作的解剖和分析不到位,其实每一位开始着手编舞的创作者对于动作设计的技法都是熟稔的,但是思想深度是建构在动作结构之上的,舞蹈创作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眼光与眼界只停留在动作层面,如此舞蹈作为生命之舞的心灵述说只能成为一种奢望。新时代的中国新疆舞蹈创作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汲取营养,创作者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只有征服了大众贴近了大众,它的发展才会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推动力。只要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新时代的中国新疆舞蹈创作,才能真正达到“好舞必大文”的思想高地,也就是说中国新疆的民族舞蹈归结到底是一种文化,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底蕴来作支撑,只有吸纳地域文化精髓,独具匠心地从本土资源中进行再开掘,才能继续唱响艺美润疆的精神颂歌!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