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一直歌唱着爱与未来
——于德北童话小说《寻泽记》读后
栏目:品味
作者:葛筱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和作家于德北认识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些年来,他的小说、散文、诗歌,我读过不少,兴之所至,也为他写过一些读后的感想,在我的眼中,他的阅读视野宽阔深厚,写作体裁丰富多样,文字风格空灵充实。今年初夏,在一次吉林省内的文学活动中,他送了我一本自己的童话小说新著、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寻泽记》,用了几个不眠的酷热之夜翻阅一过之后,我的内心不免有些很久未有的感动。这感动,便是他用这部天真而朴素的童话小说,为我织就了一片关于爱与未来的凉荫。

  一个内心有光芒的作家,才能写出闪闪发光的文学作品。阅读于德北的这部作品,我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想起他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想起他诗中写到的那个“扫烟囱的孩子”。于德北深知儿童文学要成为“活态”的文学,必须是美的、真的、善的,是内涵丰富的文学,他更深知一部童话小说的成功与否,小说主人公的确立与围绕主人公展开的故事情节是否处理得精当合理至为重要。《寻泽记》讲述了“我”——一个讲故事的人和“小王子”之间相识、相知,心意相通,共同战胜生活磨难的感人故事。于德北在这部作品中以“会讲故事的我”与“小王子”为核心人物铺排设计,以“爱与未来”为经,以“无言的悲悯”作纬,打破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的壁垒,接续梦中说梦的古老传统,一个个精灵般的角色踩着作家精心设置的草蛇灰线,纷至沓来,跃然纸端,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让人眼含热泪,时而让人深陷某个章节停步不前,掩卷叹息。任何体裁的文学创作,都是语言的艺术。一部作品的完成,如果作家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一定会让作品失色许多。这部童话小说里,于德北对日常生活观察得很细致,内心的揣摩也十分妥帖,因而他的叙述是不慌张的,以徐徐道来的口吻,用语精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仿佛丹田稳含一口气,外化为词语的粒粒珍珠,凭着内心的情感发展与故事情节的变化,张弛有度地运行。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扎实的文笔功底。

  爱,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从容不迫的讲述中,作者仿佛在用手掌轻轻地将笔下的万物逐一抚摸,像抚摸自己的孩子那样,心中充盈着无边的爱意。这爱意是温暖的,超越了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的藩篱;这爱意是广博的,融合了人与世界浑然共生的瞩望。比如,在“会讲故事的我”幻化为猫之后,他以猫的口吻写道:“有风吹来,我们的毛很有规律地涌动,像地上的灯绒草一样。这一刻,我很幸福,虽然我们没有说什么,但一种友谊的暖流在体内流淌,让我们的内心有些酸楚。”又如,他谈论自己写这部小说的初衷:“这个故事一定是温暖的,透明的,湿润的,甘甜的,它会流经坎坷、崎岖和苦难,但它代表着直面挫折的勇气,代表着不可抵挡的毅力,代表着滋润生命的能量。它应该是一眼泉,或是一条小溪。”难道不是吗?只要心中有热爱和温情,人世的一切都不会黯淡,人世的一切都将无所畏惧,人世的一切都会让自己时时饱满而有力量。虽然人的一生终究要直面不可避免的困境与荆棘,但只要心中有爱的溪流奔淌,有善的火焰不熄,我们也终将会充满信心与力量地迎接每一天新鲜的日出。因为,在这个茫茫的人世,爱能够带着我们奔赴美好的未来。

  我想起诗人蓝蓝,她在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以一颗温暖的慈善之心进行童话创作,她曾说:“童话写作是一项伟大而值得骄傲的事业,因为它是面向未来的写作,是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快乐的写作……经过了这样的文学浇灌的灵魂,绝对无法忍受野蛮和粗暴的生活,也无法忍受一切反人类、反人性的行为。”我想,一切为了让人类的生存更富有意义、一切为世界的存在更加美好而光明、一切倾心向善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都有着同样的艺术标尺。只有给孩子以最初的童年启蒙与教诲,才能够葆住人类长久不灭的良知,这良知,便是拨亮人性之美的小灯,便是流淌人性之爱的溪水,只要这小灯依旧闪耀,只要这小溪始终奔流,居于地球上的人间才有明媚的希望与未来。我以为,于德北的这部童话小说,正体现了作家为这人类最纯洁也最崇高的事业添砖加瓦的决心,呈现了一片清澈的创作初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德北用他的这部《寻泽记》,为我们呈现了一条歌唱爱与未来的清澈溪流,感动了人到中年的我。我想,它会感动更多愿意认真阅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