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云》:
献给研发“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
一部壮丽舞剧
栏目:视线
作者:卿青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代芭蕾舞剧《壮丽的云》剧照 徐光磊 攝

  由苏文投集团出品,苏州芭蕾舞团演出、知名编导苏时进编剧、创作的当代芭蕾舞剧《壮丽的云》日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这部制作精良的当代芭蕾舞剧是苏州芭蕾舞团用时三年打造的一部向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工业领域科学家们致敬的壮丽舞剧,将壮丽的舞蹈、壮丽的音乐舞美、壮丽的情感和科研人员壮丽的生命呈现在舞台上!

  壮丽的云,壮丽的生命

  舞剧《壮丽的云》将研究“两弹一星”的核工业领域科学家们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让这一默默无闻从事着惊天动地的事业的英雄群体走进公共视野。舞剧以科学家王皓云的故事为主线,以其在莫斯科核物理所工作生活、响应号召归国后在北京核物理所研究、在秘密工厂提炼点火中子源、在罗布泊实验基地参与核试验等工作场景编织出其献身科研的生命诗篇,以其与妻子的几次离别为辅线,塑造了以王皓云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为国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和伟大人格,让观众得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体会科学家们在当年的艰苦环境中用算盘计算、不畏生命危险、日以继夜的工作科研中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因此,从作品的题材而言,这部舞剧既是对这一笔壮丽的共和国核工业历史的舞台呈现,也是对当代观众的一次精神洗礼,是一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舞剧作品。

  编剧兼编舞苏时进的创作中,使用上述工作场景和家庭场景来回穿插的方式,在工作和家庭的戏剧张力中塑造科学家王皓云的伟大人格。舞剧的工作场景有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忙碌的科研人员,舞台影像中的无数算盘构成了当年科研人员简陋单调的科研环境。科研人员们或埋头敲打算盘,或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进行各种推演,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也是他们的战场,他们在单调和坚韧之中创造着科学奇迹。而提炼点火中子源的工厂是这些科研人员工作的另一个场景,这是必须戴着面具工作的危险环境。每一次实验都是直面死神、与死神博弈,这里不仅仅需要他们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和行动。如果说算盘的场景体现了他们日复一日的科研生活,提炼点火中子源的工厂的工作场景则是科学家们献身精神的直接体现。罗布泊爆炸基地的工作挑战的则是意志、是严谨、是一丝不苟、是科学精神,是使命感和崇高感。为呈现这里艰巨的工作,舞剧选择的场景是,浇筑基地工程建设中王皓云对使用稀缺的淡水而非盐碱水的坚持,这个细节凸显出他的严谨和担当。这几个主要场景的选择,充分呈现了核工业科学家们的工作生活和工作态度。

  几段与妻子的离别之舞流露出科学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观众因此更能体会到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科学家们为了工作和肩头的使命,不得不一次次与家人离别,节假日无法团聚,靠信件来寄托相思之情。在工作场景和与家人分别这两条线索的不断交叉中,以王皓云为典型代表的科研人员形象得以确立,他们的伟大人格得以彰显,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更显壮丽。最终核试验成功,舞剧的内涵在蘑菇云腾空的巨大喜悦中得以升华。

  壮丽的舞,壮丽的云

  舞剧的艺术呈现可圈可点。作品结构把控得十分紧凑,场景切换清晰明了。每一场的舞蹈都编得简洁漂亮、切中主题。舞美设计无论是对场景的交待还是氛围的营造都十分精彩,比如密密麻麻堆积起来的算盘突出了当年科研工作条件的简陋和科研人员超强度的工作量,而提炼点火中子源的工厂场景,则是利用舞台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工作空间,科技感和现代感十足。最出彩的当属舞剧的舞蹈语言,这也是编导苏时进在这部舞剧中取得的突破性成绩。虽然这部舞剧是为苏州芭蕾舞团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但显然不是“为芭蕾而芭蕾”,相反,舞剧的语言是混杂的,在芭蕾语汇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了古典舞和现代舞语汇,让几种舞蹈彼此“无缝链接”,动作自然流畅,不受舞种限制和拖累,完全因人、因情、因境而创作。这种在语言之间自由驰骋的状态和勇气,充分显示出编导对舞蹈语言的驾驭能力和创新态度,是编导在芭蕾舞剧语言方面极为可贵的探索。舞剧各个场景的舞段,无论是敲算盘舞、夫妻的告别之舞、夯土的舞蹈,还是妻子在江南的苏绣之舞,以及各种场景中的群舞对气氛的渲染,都因为减少了舞蹈语言的限制,被编得自由灿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模拟核研究中的粒子舞蹈和死神的舞蹈,体现了编导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舞剧剧情及艺术呈现的把控力,将科学家的情感和生命的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观看这部舞剧是喜出望外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舞剧的题材独具慧眼,将平时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尖端科学科研人员的故事、将这种默默无闻却顶天立地的奉献精神搬上舞台,也不仅仅是编剧编舞、音乐舞美、演员表演等各方面制作的用心和精良,我想,这更是苏州芭蕾舞团上下齐心以及对核工业领域科学家的真实真挚的崇敬,使得这部《壮丽的云》成为一部壮丽的舞剧。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