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美》:
让音乐响彻在生活美学的光芒中
栏目:视线
作者:李一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中国这么美》可谓一部集“中国式生活美学”和“当代中国青年精神”于一身的纪录片。《中国这么美》每期节目以一支青年乐队寻访的方式,前往云南建水和凤羽、福建泉州和政和、江西景德镇等地探寻当地文化,不仅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还融入了中国当代的音乐、美术、诗歌、文化产业、民间艺术等元素,是一部以音乐为主的、综合“人文+艺术+地理”的旅行纪录片。

  自然的力量:人与艺术在天地间

  《中国这么美》着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平衡关系。“人与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该纪录片从这里出发,深入挖掘二者的关系,记述着当代中国人通过智慧完成的“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化。

  痛仰乐队拜访了福建省政和县农民宋增福一家。宋增福用竹子、木头制成菜篮子、摇动木马、滑板车,制作材料都是取自于离家不远处的树林。宋增福的创造并不是拿来售卖的艺术商品,而是通过自然取材和手工制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同在政和县,茶农杨丰带着痛仰乐队体验茉莉花茶的制茶过程:采花、伺花、筛茶。茶取之于自然,其制作与享用的过程带有一种艺术的美感。打磨大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一种精工巧琢之美。康姆士乐队在江西景德镇拜访了陶瓷艺术家干道甫。干道甫准备好一炉烧好的柴窑等待客人开启,陶土经过时间和温度的洗礼,变成了主人宴请康姆士乐队的桌上餐具。该纪录片特别着重体现“物”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纪录片中的匠人或艺术家身上体现的正是一种“从自然到人工、再从人工到自然”的妙感。

  除了“艺术品”作为介质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纪录片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自然”之于“人”的作用。低苦艾乐队在云南凤羽山中拜访的法国音乐家米歇尔和妻子持的正是“人与自然融合”观念。米歇尔的家安置在山上:一个简陋的小屋,屋里没有通电,只能用烤炉取暖做饭、由太阳能供电。而米歇尔的乐器——架子鼓就放在屋后的森林中,平时就在“以天为盖,以地为舆”的环境中演奏,正如米歇尔的音乐理念——只有从自然中才能汲取音乐的力量。同在凤羽,“乡创中国计划”发起人封新城向低苦艾乐队介绍了他的“凤羽大地艺术谷”,汇集了乡村、现代艺术、民宿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形成了被山野美景包裹的露天美术馆。在云南建水,音乐人莫西子诗和钟立风探访了蚁工坊的设计者艺术家罗旭。蚁工坊是一座建在曾经的废墟之上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罗旭称为“无用”的蚁工坊是与山景融合的“未来之城”。东汉思想家王充曾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这正是说明,人与万物生灵一样接受着自然给予的力量,在乐队寻访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国这么美》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几种状态,呈现了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方式。纪录片中,痛仰乐队、低苦艾乐队也是在自然中完成演唱,在绿色的原野和山林中寻找音乐中的自我;莫西子诗和钟立风的歌曲演唱风格上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呼唤。

  城市的星空:为奋斗者而歌

  《中国这么美》中不仅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呈现,更有“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中的情感互动。蛙池乐队探访了福建泉州奋斗者的各个角落:真水闲院、巴浪鱼咖啡馆、晋江工厂等。虽然文化民宿、咖啡馆带给探访者的是一种休闲雅致的美好气息,但运营它们背后的年轻人各有各的苦恼:艺术策展人郑达真专注于发现有故事的老房子,将其打造成古典文化气质浓厚的民宿,却经常因为重朋友情谊难以盈利,但仍享受着经营文化民宿的乐趣;巴浪鱼咖啡馆的店主阿梅挺过了咖啡馆运营艰难期,拥有自己咖啡店的过程可以让她“成为我自己”,实现个体价值。在晋江工厂里,正在工作的青年人耳朵上戴着耳机,外部是轰鸣的机器声,青年人耳边却响起倾心的音乐,新一代打工者各自拥有着实现艺术自我的方式。

  在康姆士乐队探访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小店中,周馨和叶翔、潘平菊和赵海鹏两对情侣在制陶、作画、售卖为一体的生活中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平衡感;从德国学习歌剧留学归来的熊柯嘉,作为艺术总监为景德镇的陶溪川大剧院而奔波。纪录片中充满了青年人奋斗的声音,他们奋斗的过程中都带有艺术元素,正是这些元素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鼓舞自己的精神力量,这是属于当代青年人独特的奋斗品格与理想气质。

  生活的美学:对诗意的追寻

  在《中国这么美》中,不乏有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这种诗意生活包括着对生活的慢节奏、生活韵味的追求。当代诗人于坚带着音乐人莫西子诗、钟立风拜访了“慢生活”中的人们:包括民间音乐人包有能、传统画家李志伟、插花师段苡蘅等。他们把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不仅营造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艺术氛围,更散发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气质。正如于坚在纪录片中所说:“生活就是细节,越丰富的生活越是细节丛生……生活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活得有诗意。”这种诗意也映照在低苦艾乐队在凤羽路边遇见的白族奶奶赵小会、张静荷身上,几十年的“老闺蜜”在路边一起编织小老虎、一起唱山歌。“慢生活”的美学在今天快节奏的脚步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对生活品质与品位的追求,体现了人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以及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审美追求。

  《中国这么美》既体现了当下中国人与自然共处的生活智慧,又展现了青年人在社会中寻找的人生价值。纪录片借助乐队和音乐人视角,用艺术的眼光和手法来呈现当代城市生活、乡土生活的种种状态,其中,艺术是元素,生活美学与青年精神才是纪录片的核心。这些青年乐队为敬仰自然的人而歌,为用心生活的人而歌,为所有奋斗者而歌,亦为自己而歌。 《中国这么美》是一次美学的新探索、新尝试,它不仅赞美中国大地辽阔的美景,更歌颂努力生活且充满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人,他们把艺术精神转化为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用艺术点缀生活,让动人的音符响彻在生活美学的光芒中。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室助理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