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下旬,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联袂出品、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的音乐剧《天蓝海蓝》完成了首轮演出。该剧主创团队在多次实地采风后,以歼- 15航母舰载机从立项研制到成功着舰的过程为故事脉络,塑造了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群体的英雄形象,用音乐剧的形式讴歌了新时代航空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
立足现实生活的一度创作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中国战斗机从此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从浅蓝到深蓝的跨越,而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却在十几小时后因突发心脏病以身殉职,谢幕于海天之间。音乐剧《天蓝海蓝》正是根据罗阳同志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在两小时的表演中,将罗阳带领沈飞人攻坚克难完成舰载机研制任务的历程娓娓道来。
作为编剧之一的谷依曼曾表示,如何全面展现出研制歼- 15舰载机开疆拓域的工程,如何生动而真实地描绘大国工匠的形象,如何使英雄罗阳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是创作该剧本的三大难点。但演出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表明,剧本创作是成功的。在剧中,我们看到的罗阳不仅是用双肩托起战机的工匠,更是用真心孝顺母亲的儿子、用臂膀呵护家庭的丈夫、用慈爱关怀女儿的父亲,生动质朴,真实动人。而罗阳帮助一线工人老铁解决了家庭实际困难,从而让他心无旁骛地扑在工作上,最终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的情节设置,也让英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丰满。
值得一提的是,《天蓝海蓝》中的唱段设计皆是为剧情与角色服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的拼搏精神。该剧同名主题曲更道出了航空人最诚挚的心声,在“那些艰辛,那些汗水,只为战鹰,翱翔海天”的剧诗中,观众仿佛又看见了航空工匠们不计其数的挑灯夜战与无数个伏案劳作的身影;“海有多蓝,心就有多宽;天有多高,心就有多远”则形象生动地讴歌了罗阳精神的实质:“用激情和行动诠释航空人的报国理想,用忠诚和奉献铸就航空工业前进中的辉煌。”
现代科技风格的视觉呈现
舞美设计王琛为该剧设计了极具工业感的钢制框架,并在框架中巧妙嵌入了冰屏,它们和几个平台、楼梯组合成了现代工厂的视觉形象。多媒体设计更是本剧的亮点,胡天骥充分运用了舞台假定性,在舞台置景的基础上,为每场戏勾勒出了极具科技感与现代感的戏剧场景,并依据音乐的变化做出了许多浪漫诗意的视觉效果。灯光设计刘传龙则谈道:“工业题材的艺术作品本身就少,现实题材加航空工业,再加上音乐剧,更是罕见,因此我们所有视觉创作部门一起,着力打造出舞台视觉上的现代科技风格。”在表现“家”的场景中,三个带有楼梯的平台分布在舞台各处,勾勒出了“一盏灯下一个家”的意境。而歼-15着舰、各车间的加班、为罗阳送行等场面,由于有了多媒体的精妙配合,才呈现出了当代音乐剧舞台所需的写意与写实兼具的视觉形象。
剧中除航空人忙碌的工作场景外,还有诸多轻松有趣的生活场面,在这些场次里,舞蹈成为了主要舞台语汇。如“相亲”这场戏中,工厂里的男男女女一改平日严谨的工装穿搭,换上了色彩艳丽的西服与小礼裙。这一舞蹈场面包含了相亲的流程,描绘了不同相亲对象的群像,还重点交代了沈小菲和李图这对欢喜冤家的情感转折,舞蹈编排与戏剧叙事紧密结合,体现了现代音乐剧的显著特征。在表现沈小菲与李图的内心活动时,群舞虽并没有歌唱,但通过演员的一系列慢动作的舞蹈,将人物情感变化视觉化,呈现了极佳的舞台效果。
航空报国精神的鲜明表达
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精神文化富矿。《天蓝海蓝》讲述的正是以罗阳为代表的40万航空人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它不仅生动描绘出了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功绩的大国工匠,以歌舞叙事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航空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迹。一曲曲的歌声与一段段的舞蹈,一个个动人的瞬间,一处处感人的细节,无不体现着罗阳同志爱党爱国、热爱航空、逐梦蓝天的情怀。在剧中,罗阳心怀梦想,敢挑重担,为歼- 15舰载机的研制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辛勤和汗水铸就了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誓言。剧中罗阳的扮演者、男高音歌唱家毋攀,也正是以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钻研精神,才将这一人物刻画得如此真实细腻、鲜活动人。
在剧场里,观众无不为罗阳对航空事业、对家国之爱的赤诚所打动。《天蓝海蓝》不仅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剧作,更是展现新时代航空人精神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作。值得肯定的是,该剧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呆板、不单调、不概念化,他平易近人、感情丰富、风趣幽默,既富有性格特点,又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艺术效果正如该剧导演黄凯所言:“在中国舞台上艺术地再现真实鲜活的罗阳形象,是我们的创作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声乐与钢琴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