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剧本研讨会举行——
在杏花烟雨江南,展现“温暖现实主义”亮色
栏目:视线
作者:栋笃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印象·江南作家电影”签约仪式暨现实题材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研讨会日前在苏州举行。毕飞宇、范小青、苏童、范小天、程永新、张炭、王尧、丁帆、姜琍敏、朱文颖、荆歌、孙欣、任莎等作家和影视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印象·江南作家电影”的未来发展,并就现实题材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剧本进行专家研讨。

  签约仪式上,福纳影视分别与毕飞宇的《叙事》、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哪年夏天在海边》、黄蓓佳的《危险游戏》、范小天的《三套车》、姜琍敏的《心劫》、王尧的《时代与肖像:曾经的仪式》、叶弥的《马德里的雪白衬衫》、朱文颖的《有人将至》和荆歌的《眼泪》等作品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据了解,福纳影视导演范小天联合众多电影业内人士推出了“印象·江南作家电影”,首部影片《纸骑兵》根据苏童的小说《骑兵》和《纸》改编。

  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剧本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从小说到电影的温暖现实主义创作”“电影如何展现苏州精神和江南气韵”“如何做好重大社会议题的书写”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该剧本根据作家范小青获得紫金山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是福纳影视推出的“大运河乡村史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在影片中,曾经的农村赤脚医生万泉和陪万里梅进城看病,与当年随父母到农村的马莉时隔40年后再度重逢,在城市与农村、现在与过去的交织中,一段关于“爱”的故事徐徐展开……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表示,《赤脚医生万泉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名篇,也是江苏文学的名篇,“我们想起作家范小青的时候,一定不会忽略《赤脚医生万泉和》,甚至我们到了海南的万泉河边,也会想起范小青笔下的万泉和——两个概念形成互文,不仅代表一个作家的成就,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作家的光荣”。他同时表示,“范小天导演的雄心源源不断地燃烧着,他对自己美学观点的追求,也让我感到热血沸腾”。

  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作者范小青认为,电影剧本完整充分地体现了万泉和身上温暖现实主义的特色,“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太聪明甚至愚笨的人是如何感动了两代人的。通过喜剧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人类的精神困境和出路,让全片弥漫着大情怀、大悲悯的文学格调”。在知名作家苏童看来,范小青的小说创作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和风格,“她写什么都是杏花烟雨江南,不管是激烈的、抒情的,都在这个氛围之中。对《赤脚医生万泉和》进行影视改编,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美学价值,以及影像意义。”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认为,透过《赤脚医生万泉和》的电影剧本,可以看到真实的生活,剧本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人物性格也很有特点。在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丁帆看来,剧本中烟雨江南风景诗般的长镜头,贯穿融化在历史与人物的灵魂中,凸显出了特别的审美意蕴。

  知名编剧、监制张炭很早就看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他表示,“从哪里入手进行改编很重要。范小天导演从原著中抓到了‘情感’这一核心问题,因为电影真正打动人的还是情感。影片剧本对生命、对人世间的看法,很打动人,这是能与当代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元素。剧本中不管是万泉和、马莉、万里梅,还是王森林,都是向往美好的人物”。

  范小天作为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导演和编剧,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在影视改编的问题上,我一直觉得以作家、作品为基础特别重要,就像电影《纸骑兵》最核心的就是苏童原著小说里写的‘罗圈腿’少年当骑兵的梦想。《赤脚医生万泉和》也是这样,最根本的是范小青在小说里创作了万泉和这样一位人物——得过脑膜炎、智力不高,从内心深处对人好的万泉和,活到了现在,老了,却依然美好,让周围的人都能感到温暖。这是从小说到剧本一脉相承的东西。在改编的过程中,万泉和身上也融入了我自己的生命体验,我觉得一个好的创作者,应该对芸芸众生充满悲悯和大爱。在一些情节的处理上,我不喜欢直写、‘直给’,有时故意用含蓄的手法处理,有时故意制造错位感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

  据了解,电影《赤脚医生万泉和》目前正在紧密进行前期筹备,预计近期开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