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据了解,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校园戏剧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据了解,师生们共同完成的有原创戏剧、中外经典戏剧作品排演、文学作品改编,也有小戏、小品、课本剧的尝试或一些戏剧工作坊。有条件的地方会依托当地剧院团资源,更多地方则正由师生们摸索着或正被师生们渴望着,因为他们大多没有看到过戏剧演出尤其是儿童剧。校园戏剧应属儿童剧范畴——儿童剧的全称是“儿童青少年戏剧”,它服务的对象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作为现场的舞台艺术,一场儿童剧能容纳的观众一般在六七百人,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为例,全年奋力演出600场,观剧的家长和孩子也不过三四十万,而全国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一直保持在3亿左右。全国有三四十家国有儿童剧院团,再加上更多的各种可以演出儿童剧的机构,其演出覆盖率仍然有限,离我们的理想“让每一个孩子都看上儿童戏剧”相差甚远。以全国范围看,在校师生现场看过儿童剧的占比很小。
众所周知,戏剧具有综合艺术之称,一场演出中,不仅有演员当众表演的人物和故事,舞台呈现中更涵盖了文学、美术、音乐、建筑,以及人物造型、服装道具甚至影像、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段,可以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体验,而在传递思想和人文精神方面更优越于其他单纯的艺术形式。当代儿童剧的内容涵盖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经典,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旨在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出品单位授权的儿童青少年戏剧用于全国中小学美育。对于许多地区的许多中小学校师生来说,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儿童剧是什么模样,而大部分地方戏曲院团,对儿童剧特质的了解也会相对少。这种情况下,的确很难开展校园戏剧教育及活动。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看到儿童剧,为了让戏剧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全中国尤其是地处边远的中小学校,成为孩子们美育的组成部分,把艺术的、审美的“思政课”送到每一个孩子面前,遴选当代优秀儿童青少年戏剧作品,作为全国中小学(包括高中)美育官方视听教材,以补充高质量(视听)教材的缺乏,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这也是儿童青少年戏剧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因此建议,1.由主办部门组织戏剧和儿童戏剧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美育学者、教育部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部门领导组成专家组,对全国儿童剧院团推荐的作品进行遴选。可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各选1至2部,统一投放全国。2.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联系全国40余家会员单位)提供征集单位名单。3.投入一定的资金。一是用于重新录制高品质的视频,二是向提供作品的单位一次性支付演出视频版权使用费或按投放量支付版税。这样既可以保证作品质量,同时对提供单位也有相应的补偿,因为一旦作为教材覆盖全国中小学,同一部作品就失去了演出的市场价值。4.建议1至2年进行一轮遴选推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