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回响 “湘”当可贵
——赏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音乐会后
栏目:视线
作者:肖舞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日前,在长沙音乐厅观看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音乐会时,一位市民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起湖南经典歌曲《浏阳河》中熟悉的旋律,因是该组曲第三乐章《百年风华》主题围绕歌曲《浏阳河》进行多次变奏,牵动着现场观众的乡情,引发强烈共鸣。

  本场音乐会除了这个将观众情绪推向“沸点”的“硬核”支点,还有许多辨识度很高的湖湘文化元素嵌入其中,可谓“满场尽带湖湘味”。从音乐会主题即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到交响乐作品的核心元素即第一乐章至第三乐章选用的湘中民歌与湖南花鼓戏音乐中的个性化因子与特色元素,再到音乐故事即岳麓书院七毁七建的千载历程、朱熹张栻会讲、青年毛泽东走进岳麓书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麓书院等,最后到音乐场景即岳麓山绿意盎然、云起霞飞、鸟语花香的秀美景象,以及从始至终的经典影像播放,整场音乐会集湘音、湘人、湘事、湘情、湘景于一体,既有浓郁的湖湘韵味又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筑就了一道多维而亮丽的音声景观,形成了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融合交织的音乐空间。

  笔者认为,与其说像一些媒体称其“开创了一场全新而震撼的视听盛宴”,不如说,这是一场拓宽传统音乐会审美边界、具有突出历史“剧”思维表现的音乐会。无论是音乐会节目单、乐章介绍,还是著名剧作家盛和煜撰写的音乐会文学脚本,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底座效应”,从而使得该组曲从结构设计到布局谋篇都分外精巧、别具一格。一方面,全篇五大乐章即《千秋文脉》《一院弦歌》《百年风华》《十年丰碑》《时代之光》,以“实事求是”四字为核心思想,用历时性即由远及近的“千秋”“百年”“十年”“时代”与共时性即属于“千秋文脉”中南宋年间的“一院弦歌”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将岳麓书院建立至今的关键历史节点如同珍珠般串连起来,既灵活生动、富有思辨性又充满戏剧化色彩,实现了宏观与微观叙事的结合。另一方面,全篇内容呈现遵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逻辑思维,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高度浓缩而厚实的第一乐章《千秋文脉》为地基,借用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建构方式,对距离观众文化认知更近的第三、四、五乐章即《百年风华》《十年丰碑》《时代之光》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了诗意的回眸与展示,抒写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值得赞叹的是,通过音乐会节目单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到,无论是作曲廖勇、指挥余隆,演奏中国爱乐乐团、长沙交响乐团,领唱幺红、王传越,合唱湖南师大天籁合唱团等创作表演团队,还是出品单位、协办单位、制作单位、视频制作等阵容,大多是国内音乐界、电视界、新媒体领域的知名人士,使音乐会规格较高,但其实又广泛而友好地连接着普通观众,不仅给人以追剧的“爽感”和赏乐的快感,更彰显了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心为时代与人民放歌的艺术情怀。

  交响乐是音乐艺术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方音乐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以来,湖南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歌曲创作日益繁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与人才,长沙交响乐团等乐团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像《岳麓书院》这样采用经典交响乐即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创作结构,国家级交响乐团参与演奏与指挥的大型交响组曲是很少见的。可以说,它是一部生态型的音乐作品,它的成功上演可谓“湘”当可贵,在赓续湖南交响乐民族化、时代化、国际化创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思想情感,展示了湖南高雅音乐的新气象新风貌,开辟了交响乐的新格局新境界,为新时代湖南音乐艺术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总而言之,艺术既是审美的,也是功用的。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是一部高标准“智”造、高“颜值”呈现的作品,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找到当下焕新的支点,也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岳麓书院开拓新的“文创+”发展路径,更是用历史之光、思想之光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激励今天的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拼搏奋斗、砥砺前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