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作家何述强的新书《百鸟衣——羽光绚丽的传奇》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聚焦多姿多彩的羽衣文化,从羽衣飞来、羽迹探寻、羽中天地、羽光闪耀四个篇章,对壮族百鸟衣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文化溯源。何述强以流传在广西横州市的壮族百鸟衣故事为起点,以抽丝剥茧的严谨态度,对该地不同版本的百鸟衣故事进行横纵比较,同时介绍了平南、左江、隆林等地区的“百鸟衣系列作品”,甚至将触角延伸到了《山海经》《搜神后记》等古代典籍,试图勘破百鸟衣这件神奇羽衣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探索壮族先民寄寓其中的“羽人梦”和百鸟衣故事强大文化生命力的根源。
关于百鸟衣的故事,我们在民间传说、文学、舞剧、影视等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曾了解过一些。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在不同地区流传和不同场域呈现的百鸟衣故事,尽管故事的核心情节相同,但故事的细节、事件、人名等却不尽相同。壮族百鸟衣故事遍地开花,得以广泛流传并且生生不息的原因是什么?何述强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是壮族具有鸟图腾崇拜的传统。在壮族神话里,壮族始祖姆六甲、布洛陀都是鸟头人身,鸟还给人类带来了谷种,于是壮族先民将鸟视为神灵和图腾保护神。二是壮族先民对“羽人梦”的向往,他们希望像鸟儿那样舞蹈和飞翔。何述强翻阅了大量典籍,旁征博引,接连引用九条文献证据,力图证明“羽民国”“羽人”的存在。其实,这个关于飞翔的梦,何止是壮族先民的梦,它也是现代人的梦,是全人类的梦。古人无法飞天,于是将这个梦寄寓在百鸟衣故事里;现代人无法飞天,所以才造出了飞机、火箭、飞船。这个飞翔之梦,反映了人类超越自身身体极限的渴望,也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性追求。
鸟图腾崇拜和“羽人梦”,固然可能是壮族百鸟衣故事得以传世的重要原因,但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民间故事,它既指向了虚空中的理想,也映照着大地上的现实。何述强也深谙此理,他在书中指出:“百鸟衣故事中,蕴含一个不平凡的内核,这个不凡之物与壮族性格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体现了壮族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壮族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在众多版本的百鸟衣故事里,面对皇帝、土司、县官、地主等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主人公不畏强权、奋起反抗,最终借助百鸟衣的力量取得了胜利。从这个层面来看,百鸟衣故事实际上就是壮族人民的精神寓言。这种“寓言式”的故事,其真正的核心其实并不是故事情节,而是隐含其中的某种道理或精神力量。所以,无论讲述者如何改变主人公的名姓、如何改编故事情节,我们都不难发现,众多版本的百鸟衣故事都来源于同一个母题,传递着同一种精神。更何况,历代先民们都默契地在故事里保留了一件重要的信物,那就是百鸟衣。这件百鸟衣,不仅闪耀着精神的光芒,也闪耀着艺术的光芒,以至于我们至今仍然对其念念不忘。
我们之所以对这件百鸟衣念念不忘,是因为它身上隐藏了太多秘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百鸟衣故事的大致情节:张亚原遇到公鸡姑娘,二人结为夫妻,生活在一起。后来,公鸡姑娘被人掳去京城献给了皇帝。张亚原遵照公鸡姑娘的指点,用一百只白鸽的羽毛织成百鸟衣,他穿上百鸟衣,依靠跳舞卖艺一路到了京城。最终,他凭借百鸟衣的力量,救回了公鸡姑娘。这个故事看似很简单,但内涵十分丰富。何述强以作家敏锐的眼光和学者的严密逻辑,对故事进行详细论证分析,揭示了其中隐藏的象征意义。他从公鸡姑娘的形象特征,联系到了壮族地区公鸡叫太阳的故事和河姆渡时期的双鸟舁日传说,并指出公鸡其实就是太阳、凤凰的化身,百鸟衣故事中的公鸡姑娘也是太阳、凤凰的化身。张亚原身穿百鸟衣,去往京城寻找公鸡姑娘的过程,展示的其实是一幅“百鸟朝凤”的图景。他还将百鸟衣故事与壮族铜鼓上的纹样信息做比较。在书中展示的一面翔鹭纹铜鼓上,我们可以看到鼓面中心有太阳纹,周围的白鹭绕着太阳飞翔;鼓身还有一群人头戴羽冠、身饰翎羽,在划船或者跳舞,他们也围着太阳转。何述强指出,远古人具有日、鸟、鸡、凤图腾崇拜,百鸟衣故事、铜鼓面纹样、双鸟舁日传说,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内涵是一致的,是“一个古老的图腾在大地上幻化出的一个饱含喜怒哀乐的民间神话故事”。像这样的原创性发现和研究,书中还有许多,比如对古越人“鸟舞”习俗的追溯,对不同版本百鸟衣故事中鸟形象的文化内涵分析。百鸟衣故事就像一个“盲盒”,随意翻开一个版本,都可以牵扯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又勾连着其他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化的壮族映像。
《百鸟衣——羽光绚丽的传奇》作为“非遗广西”丛书的成果之一,自然承担着向读者传播非遗文化、讲好广西故事的使命及任务。这个任务在作品的前三章显然已经完成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搁笔,在作品的第四章,他将目光转向了壮族百鸟衣故事的现代传承。韦其麟先生1955年根据百鸟衣故事创作的叙事长诗《百鸟衣》发表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开启了百鸟衣故事“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先河,激发出了无数百鸟衣题材的艺术作品。邕剧、粤剧、山歌剧、歌舞剧、动漫、影视剧、杂技剧等版本的《百鸟衣》陆续走进了大众视野,彰显了壮族百鸟衣故事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可塑性。作者在书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壮族百鸟衣故事的传承与发展,展现了他对广西非遗文化传承的深刻忧思,也反映了他对出现更多“当代百鸟衣故事”的期待。
百鸟衣来源于百鸟之羽,是自然之产物、天地之结晶,是透明纯净、充满元气的,是许多百鸟衣题材作品的灵感源泉。艺术领域的百鸟衣故事是无限开放的,艺术家借助其中的一片羽毛,便能做出千万种变化,创造出自己心中的百鸟衣。百鸟衣故事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那时候人类与自然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人类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信仰自然,并且希望从自然中获得力量,于是幻想出了百鸟衣。在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时代,人类的一切创造似乎都源于理性和科学,与自然无关,人类的感性思维被弱化,远离了童年时期的神话幻想,也丢失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何述强在书中也表现出了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所以,他将壮族百鸟衣故事置于一个宏观的场域中来研究,回到原始的土壤中挖掘百鸟衣故事的文化源头,同时指出:面对科学技术主义的裹挟,我们“必须溯源而上,遵循大自然赋予我们内心的触发”,重新找回生命的丰盛与轻盈。而这件羽光绚丽的百鸟衣,就是带领我们重新走向自然、触发内心原始感动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