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古代的教育方式,自然避不开书院。书院,是在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有别于官学的独立教育机构。它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纪录片《天下书院半湖湘》,便聚焦于湖南的书院历史,为不少人揭开了书院的神秘面纱。
《天下书院半湖湘》是一部讲述湖南书院历史和现状的人文纪录片。该片以书院思想演变的视角,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采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湖南书院的前世今生,极具趣味性。该片的篇幅并不长,共有两集——《薪传》《变革》。《薪传》侧重介绍湖南书院的古代历史,《变革》意在展示湖南书院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发展情况。
该片没有进行“流水账式”的事件叙述,而是以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展现湖南书院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探究书院文化如何塑造湖南的精神文脉,能给人带来许多思考。
例如该片介绍始建于唐朝的邺侯书院的时候,强调它“开创了儒佛道交流对谈的先河”,指出“不拘泥一派,不固守一端,成为湖南书院为这方水土奠定的精神文脉,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广纳开放和自我调适的湘水风范”。广纳开放、自我调适等词汇,也成为了我们理解唐朝文化,甚至是中华文化的关键词。
再如,介绍宋朝书院时,该片介绍了理学的形成原因——人们不再信仰传统儒学,介绍了理学的代表人物——周敦颐,让我们了解到理学学派的“经世致用”“修身养性”等特点。而周敦颐是湖南书院供奉的仅次于孔子的先贤,他的一些精神品格也通过弟子,深刻影响着湖南书院。这部分不仅表现了湖南书院文化的一部分源头,也反映了宋朝的整体思想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岳麓书院》也介绍了书院文化,但它主要通过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和具体活动讲述历史。它和《天下书院半湖湘》的叙述方式,存在鲜明的差别。
通过湖南书院的历史,我们无疑能看到湖南的文化脉络,甚至是中国思想史的一角,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该片的第一集——《薪传》主要讲述湖南书院在古代的思想演变,第二集——《变革》则结合时代精神,着重体现了当下重视党史、“两个结合”理论的思想倾向。
第二集结合革命史,强调了书院在近现代国家危亡之际的积极作用。该集介绍了不少和湖南书院有紧密关系的爱国爱党人士,例如求学于漳江学院的宋教仁、受业于岳麓书院的杨昌济和魏源等。其中的杨昌济,更是培养出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同时,第二集也叙述了传统书院变为新式学堂、时务学堂的转变过程,表现了洋务运动代表郭嵩焘、维新派人士梁启超等人通过教育变革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
而“两个结合”,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该片也强调——湖南书院“在民族复兴的宏阔伟业中,承载着悠远文脉的书香和筋骨,肩负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使命”,深刻体现了时代精神。
相比古代的思想史,第二集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更偏重于当下的时代精神,会引发我们一种别样的共鸣。
该片结合旁白和画面,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现相关事物的本质,十分具有感染力。
例如,第一集的旁白如是强调湖南书院的意义——“不断开全国风气之先,引时代际变……如江畔灯火,穿越千年,烛照未来。”与此处旁白同步的画面,先是全景视角下的众多书院的大门、壮阔江河、广阔平原,最后是包含草地、远山和星夜的画面。书院大门和江河平原对应着湖南书院所处的具象空间,属于实景,而关于星空的画面十分浪漫,甚至有特效的痕迹,呼应着“如江畔灯火……”的比喻,属于虚景。在两者的映衬中,伴随着画面中旋转的星夜,我们能生动感受到湖南书院文化的璀璨光芒。
再如,该片第二集通过太阳升起、云海翻滚的画面,以及旁白——“虽然变法很快宣告失败,但打破一个旧世界的呐喊声,正在转化为铿锵的进行曲”,配合激昂的音乐,表现维新变法的重大意义。
旁白的深刻内涵、画面的悠远意境,以及音乐的浓厚情感,相互交融,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中华历史的魅力。
总的来说,《天下书院半湖湘》以思想演变为主的叙述方式十分吸引人,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湖南书院文化的魅力,更能够窥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纵然理学、洋务派、维新派等都有其思想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经世致用”“修身养性”,以及那纯粹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失去价值,仍然会让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