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姜万通
多年前就很想采访作曲家姜万通,不想一直拖到其退休,拖到“音乐万通”演出盛况的信息一次次扑面而来,直到今年11月5日,在成都交响乐团首届音乐季开幕式上,交响诗《新征程》中,姜万通又一次谱写新篇,以厚重坚实、百折不回的音乐,奏响新时代的蜀地强音,这个采访计划才得以落实。
姜万通,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毕业,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担任过教务处、图书馆管理工作。教学与行政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创作,笔耕不辍,有多部音乐作品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奖和出版,同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厅以及美国、德国、韩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上演。
为大众而创作——中国观众爱听什么?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原来一直在教学岗位上,姜万通自言写的作品多追求专业上的探索以及教学实践的需要。2017年,从岗位上退下来,姜万通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轨迹:我的音乐为谁而作?中国观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任何艺术欣赏人群都如同橄榄型,两头是少数,中间是多数。我希望我的音乐能够为中间的大多数人了解和接受。而身处一个新时代,应该给中国人听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姜万通说,“近几年到各地进行音乐普及讲座,我在讲座里介绍的交响乐经典作品,基本都是外国作曲家的作品,中国作品和中国作曲家被介绍的少之又少。而面对一系列世界经典,普通听众最多的反馈是‘敬而远之’——好是好,听不懂。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语言是有文化背景的,普通中国观众不了解不熟悉欧美音乐经典之作的文化背景,听不懂无可厚非。如果我在创作中,采用中国音乐元素、融入更深层次的民族音乐语言,他们是不是在文化认同和情感上,很容易产生共鸣,更亲切、更易于接受和听懂?实践证明这是对的。所以,我坚持用母语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音乐语言,同时把我们民族母语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将民族民间音乐与作曲技术技巧融为一体,提升到一个高品质,与世界对话。这就是我的理想。”
从2017年退休至今,五年过去了,《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如同一张音乐名片,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俄亥俄托雷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大连大学、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音乐厅、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清华大学等地成功举办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姜万通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仅经典之作《鸿雁主题随想曲》管弦乐曲的不同版本,五年间先后在国内外演出达200场之多。
为时代而讴歌——植根民间广纳东西为华夏谱写新声
“民族民间音乐是流淌在心与生俱来的母语。”姜万通说,“小时候听民歌、二人转,看萨满等,都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学习作曲之后,又系统地从理论到表演学习了民族民间音乐,同时到各地采风,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开始用民歌写管弦乐,比如《东北民歌组曲》,在辽宁省第四届音乐节中还演出了。”
从十几岁开始学习西洋乐器,到作曲专业博士毕业;从任课和声、配器、复调到教授现代作曲技法课程,姜万通的创作功力可见一斑。“坚持用母语作为自己的主要音乐语言”,他俯下身,沉浸于民间音乐的海洋中。
“大概在2014年前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创作领域大量取材和引用民族民间音乐,将原单一旋律交响化,积累我的风情系列,发表并演出了诸如《鸿雁主题随想曲》《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等。考虑到听众的欣赏能力,我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听众易于接受的作曲技术手段来发掘民间音乐素材。前两年,中国电影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一场女性主题音乐会,演奏了许多国外经典电影音乐改编曲,我的一首具有典型民族音乐风格的委约作品《旗袍》穿插其间。现场听众反应强烈:中国音乐还能这么好听?观众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贴近大众欣赏习惯的创作方式。”
扎实系统的创作功力,植根民间的艺术灵感,就这样,一段耳熟能详的母语音乐,融入姜万通情怀饱满的创作激情,如同一涓细流涌入大海,音乐一泻千里浩浩汤汤。独奏与合奏,强烈的色彩与厚重的交响,传统作曲技法与现代创作手段,在作品中有声有色又和谐得游刃有余。《东北风》《文咳咳》《武咳咳》到《鸿雁主题随想曲》《戏韵》《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一系列饱蘸民族风情神韵的音乐作品,一部部进入大众的音乐视野,走向海外国际音乐殿堂。带着东北腔的钢琴作品《文咳咳》《武咳咳》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上演,吼着秦腔的萨克斯管作品《西北谣》在西班牙唱响,悠扬着蒙古族长调的大提琴作品《鸿雁主题随想曲》在美国密尔沃基市年度春节晚会上展现……一曲曲中国风作品,情趣万千,留驻他乡。
“理想的实现需要作品有机会推广流传。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只有通过演奏家的演奏,才是一部完整的音乐。演奏家是作曲家的传播使者,我的很多作品都是为演奏家写作才得到演出机会。因此,与演奏家合作,是我的作品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鸿雁主题随想曲》为例,姜万通已经为数十位海内外不同演奏家改编成大提琴协奏曲、中提琴独奏曲、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三重奏、萨克斯与钢琴二重奏等多个版本,动人的旋律随着演奏家的足迹,传遍天涯海角。几年前,《鸿雁主题随想曲》室内乐版随演奏家在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演出8场,受到热烈欢迎,在异国他乡撩拨起多少文化尊重和情感共鸣?。
为热爱而坚守——永葆爱生活爱艺术爱国家的积极心态
生活中的姜万通,行事稳重豁达,性格温和醇厚,但创作的音乐作品却激情荡漾,能够让人感受到其内心的澎湃。姜万通身边的人曾经这样介绍他:音乐是洋洋洒洒的一尊美酒,生活是安安静静的一杯清茶,脚下永远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言外之意,姜万通是个不谙生活的工作狂。而当笔者走进姜家,眼前的一切,不得不质疑这个印象的真实性。一抹深红,满园绿植,窗内一排电子合成设备呼唤出激昂奋进的音响,窗外秋后的山楂柿子挂满枝头,屋里屋外楼上楼下浪漫情调满满……东北人热烈饱满、深情大气和点滴可见的情趣,处处感受到姜万通丰饶的内心世界。
近年来,姜万通的多部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问其创作心境为什么不受干扰?姜万通答:我喜欢能够持久的事情,也喜欢持久地做一件事。坚持创作,因为热爱、因此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