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开宗明义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写入大会主题加以强调,而且在深刻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篇章中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突出出来,并深刻阐明了其立论依据、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等“六个必须坚持”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好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和工作实践方面的要求,对于我们紧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更好把牢方向、担当实干、固本强基、开拓进取,不断把“两个全面”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回望新时代十年以来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巨大政治勇气、强烈责任担当,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守正创新和固本培元相统一,对关系新时代党、国家、军队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可以说,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的征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一条马克思主义重要政治立场、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需要我们全面学习、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和贯彻到底。
守正创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守正就是笃守、恪守正道,创新就是创造、开创新局。守正、创新是古人的思想智慧,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文化典籍中早已有之,如“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循法守正”“独处守正”等等。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实践中长期积累并形成了持中守正、因时适变、革弊创新、咸与维新、创新改旧、蹑景追新等宝贵思想。“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等成为古人大至治国理政小至读书作文、为人处世的主流哲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绵延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同时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去激活中华传统文化固有的优秀基因,赋予其时代特征和全新内涵,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本身作出中国式表达、民族化阐释,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当而且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的伟大创新创造。“守正创新”可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观点的精华之一,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贡献。学习把握贯彻这个重要思想观点,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时”和“势”,站在人类发展进步的潮头,倾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经济体系、国家利益、族群生态、文明形态等都在深刻调整变革、急剧分化组合,“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亟待回答的新的“时代之问”。守正创新坚持遵循规律性与实现目的性的统一,坚持、巩固与完善、发展的统一,崇实守成与开拓创新的统一,切实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等重大时代命题。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惟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也惟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是底线思维,是基本盘,要守、要稳;创新是创新思维,是扩容升级,要创、要新。坚持守正创新要求守字当头,新字为要,立破并举,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守正创新思想还派生出许许多多具有新时代特征和新理念内涵的工作方法,对各级党的组织治国理政至关重要,如“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绣花功夫”、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等等,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辉和实践伟力,必将教育、引领、指引一代代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全面系统把握守正创新对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发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号召,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作出战略谋划和全面部署,是文化文艺工作必须遵循的“路线图”和“任务书”,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学习把握和贯彻落实。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明是最需要守正的精神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文艺是文化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按照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繁荣。为此,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管文艺的根本原则不动摇。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团结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文艺工作是崇高的培根铸魂事业。要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增强历史主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固本开新,推动“两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的无穷魅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增强“四力”。聚焦民族复兴的现实题材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时代,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四、坚持明德修身。道德是文学艺术家立身处世的根本。要团结引导文艺工作者秉持文明素养、艺术理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孜孜以求、笃行不怠,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弘扬职业精神、行业新风,认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五、要按照客观规律引导文艺创作。把握规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按照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抓文艺、管文艺,保发展、促繁荣,进一步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积极开展专业、权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团结和谐、共同进步,培育文艺界良好生态和新风正气。
(作者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