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遇鉴文明》截屏
近年来,文博类和文化类电视节目可谓强势崛起。以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代表,一批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历史与人文积淀的电视节目,掀起了一股文博、文化类节目的“新浪潮”。近日,央视国际频道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着眼中西文化交流、艺术文化与科技文化互鉴,用生动的叙事、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作出了有力的探索。
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西文化平等观念
《遇鉴文明》能够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主题的创新。主创将“文明”这个大课题作为《遇鉴文明》的创作选题,体现了该节目在创作选材上的格局和气度,同时以“小切口”彰显“大气象”,视角独特而新颖。该节目将“古琴与钢琴”“戏剧与歌剧”“瓷器与玻璃”“国画与油画”“中餐与西餐”等十二组中外经典文明具象符号作为讲述对象,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象征性,以充满创意的交互审视方式,聚焦民族传统、礼仪规范、价值取向等内容,使中外文明的交融史在具象的美学形式中徐徐展开。
该节目以“互鉴”为平台,在“看”与“被看”中打通了中西文明在时空与思想方面的壁垒。具象的“文明符号”通过艺术和技术手段,充分再现了中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各类文明产物,深度反映了中西文明在漫长的发展变革史上不断革新与涅槃的历程。纵观人类文明史,中西文化相通相融是一种常态,同时代的文明总有诸多共享价值,没有国界和高下优劣之分,同时代的文明均对时代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文明互鉴”具有共情、共鸣和共享的巨大潜力和空间。该节目着眼于中外文明在对比、创新与融合中生发出来的当代价值,突出体现了共享文化和共享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应该说,这是一档自觉践行文化自信自强的节目,有助于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迷雾和怪圈,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弘扬,在文明互鉴中推动了中西文化平等观念的构建。
在视听创新表达中讲好文明互鉴故事
《遇鉴文明》以科技载体创造真切的审美体验感。当前,多媒体融合已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相融合的创作模式值得关注思考。从该节目中3D舞台的布景到AR环屏视效的运用,再到声、光、电、影及后期场景艺术创作的一体化构建,都在为观众打造一种“沉浸式”的观感体验。比如,创作者注重用画面说话,透过屏幕我们可以看到古琴弹奏演绎时,演员身后的造境不是幕布,而是天际明月下的无边旷野;欣赏国画《人物龙凤图》时,节目现场运用AR视觉,一只金凤跃然凌空,缓缓飞落于画中;在讲述中西餐饮文化时,连食物本身也被端置于评论席上,试图最大程度打通和激发观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欣赏系统。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在内容与情感上与观众全面联通,拉近了受众的全息感知神经与电视节目之间的距离,努力在立体感知中创造一种不限于视听艺术的全息感知艺术。
该节目以访谈的交互视角讲述中外故事。访谈是近年文化类节目的常见形式,无论是央视的《朗读者》,还是网络文化节目《十三邀》,都以访谈的形式呈现。《遇鉴文明》主要采取了混合或交互访谈的形式,用人物说话,用动作说话,注重在交互访谈中多元呈现故事的主干和枝干。一方面,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文化专家和神秘嘉宾互动讲述,有提升节目的视听效果,促进专家的品鉴和评论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同时在日常生活审美中发掘故事的非凡价值,使观众在提升知识的过程中收获了审美愉悦,在悦耳悦目中抵达悦志悦神的境界。另一方面,节目访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从中国故事切入,用传神的细节吸引观众,用国际嘉宾连线增强交互性,辅以夹叙夹议的叙事手段,将美食文化和历史名人的命运浮沉打通。以人带史,生动讲述历史典故的文献记载;以物载道,品鉴文化和天地人的共生关系,用互鉴互通的载体创新创造,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文化自信自强。
该节目以辩证思维彰显着中华文明价值观。不同的文明背后包含了不同国家、社会、种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将外来文明辩证取舍“引进来”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遇鉴文明》启迪我们,文化乃至于文明的交互,实质上是思想的激荡,是对时代文化发展需求的应对。思想的创新离不开人的能动作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要以共情、共享的心灵纽带作用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比如,对比中国园林山水意境与西方园林对称设计时,观众实质上体悟的是人与自然在艺术造型中的辩证审视;当摄影艺术在全球普及,西方油画的创作也转向于对光影与意境的追求,人类对时光的把握和呈现在传承赓续中不断更新。我们对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追求,同时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认同和践行。
在坚守主流价值中高扬审美理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中外文明互鉴,是当下电视节目创作关注的重要主题。《遇鉴文明》以互鉴文明的形式构建了平等交流的审美方式,诉说了共享文明价值和共享文化价值的审美理念。这种审美理想既体现在人与媒介的共存共融之中,又体现在内在思想精神与外在美学形态的平等互鉴中。此外,天下大同、万邦和谐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扎根的深厚文化土壤。基于此,该节目采取平等视角看待两种文明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打破了西方中心文化论,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和精神气质,既有助于纠正一些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的心态,也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明的共通共融。
综上所述,作为央视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电视节目,《遇鉴文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节目中努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张志航系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助教,薛晋文系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