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延安(版画) 古元 中国美术馆藏
徜徉在中国美术馆展厅,就能与1942年吴印咸拍摄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巨幅喷绘照片迎面“相遇”——5月23日在线上开展的中国美术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展览,在6月18日至7月12日“落地”展厅,与观众见面。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延安深情——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共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年画、连环画等不同门类作品96件(套),生动呈现一代代美术家在党的文艺思想的指引下,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的生动画面。
延安的“山水”与“风景”
“回顾历史,1963年5月23日,适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1周年,中国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中国美术馆’金色匾额熠熠生辉。而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批藏品中,就有大量来自于延安鲁艺的木刻版画家们捐赠的延安时期版画作品。举办此次展览,也是中国美术馆建馆59周年不忘初心的历史见证。”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展览第一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美术馆藏延安时期美术家创作的版画、年画、摄影等经典作品。在那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里,古元的《延安风景》、力群的《鲁艺校景》等作品,记录的是延安的“山水”与“风景”,胡一川的《开荒》、焦心河的《缝寒衣》、古元的《减租会》、莫朴的《清算》、马达的《冼星海像》与华北美术组创作的《组织起来》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延安斗争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版画为代表的延安时期美术作品展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崭新面貌:在内容上,记录边区的生产和斗争,反映社会变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在形式上,则吸收民间艺术手法,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通过刻刀、画笔等描绘延安美术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面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其中,刘岘——这位来自延安鲁艺的木刻版画家,在中国美术馆建馆后负责馆藏品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1939年,刘岘调往延安鲁艺任教,边教学边创作。毛泽东观其木刻后挥笔题词:“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欢看木刻,刘岘同志来边区时间不久,已有了许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此次展览中,他创作于延安时期的《延安新市场》《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延河溜冰》等7件版画作品被集中呈现。
回到那个历史情境中
延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向强大,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延安美术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精彩华章,艺术家们用画笔、塑刀,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表现延安和延安精神的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延安深情”的第二篇章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赵望云、石鲁、赵延年、伍必端、程允贤、钟涵、刘文西、靳尚谊等几代美术家为时代画像,赴延安写生、创作,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作品——马常利的《窑洞庭院》、张建文的《枣园梨花遍地香》《今日延河大桥》、苏高礼的《窑洞和花》、朱纯一的《延安宝塔》……都表达了艺术家对延安风土与延安精神的诚挚深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鲁艺是“艺术为人民”思想的圣地,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延安鲁艺更与新中国,特别是当下美术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自2017年始,中国美术馆与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在延安鲁艺旧址、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延安文艺纪念馆等举办了“艺术为人民”“延安·初心”“延安·延安”“一切为了人民”等一系列展览、学术研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延安时期的版画送到延安鲁艺展出,使更多观众能通过这些作品,回到那个历史情境中。”吴为山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