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关注残疾人群体,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信息无障碍建设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2021年中国残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或手语”。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回应听障等群体的特殊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他们面临的“信息鸿沟”。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有2057万听力言语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0至6岁听力障碍儿童约13.7万人,每年听障新生儿3万人。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发布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数是2.06亿人,占总人口15.84%。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有67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听力障碍人数是1.13亿。
202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15亿听力障碍者,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成人数量为3.28亿,占总数的91.1%;儿童数量为3200万,占总数的8.9%。到2050年,估计全球将有25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下降,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群体中,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40%至50%会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到70岁,占比会增加10%;100岁左右,至少90%的人都会出现听力下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听力残疾人分为手语使用者和口语使用者。手语使用者一般去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手语教育。获得康复的听障孩子会去普校随班就读,不需要学手语,是口语使用者。听力下降的老年人都是口语使用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只有不到10%的听力残疾人使用手语,英美等发达国家手语使用者已经不到2%。而在我国,以北京为例,北京聋校特校的聋人毕业生(手语使用者)自2012年开始,毕业人数从60人下降到20人。绝大部分听障儿童都去了普校,是不懂手语的口语使用者。
2017年,以科大讯飞为首的语音转文字技术开始向民用普及。语音落,文字现。语音转文字逐渐成为整个听障群体的“刚需”,对听力残疾人口语使用者、手语使用者都非常有帮助。在公共场所或者收看电视、观看网络视频时,许多听力残疾人都会优先选择实时字幕或者语音转文字方式获取信息。一些海内外视频网站或应用程序已经开始提供AI字幕(实时语音转文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听障群体。
与此同时,隐藏字幕(可关闭字幕)作为辅助听障群体收视的重要信息无障碍技术,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进展。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纪录片海外落地的节目已经实现了隐藏式字幕播出,表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节目制作与播出技术上实现隐藏式字幕已经没有障碍。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曾于2013年8月批准发布《数字电视隐藏字幕系统规范》(GY/T 270-2013)行业标准,然而该标准未能更好地落地实施。广大听障群体迫切希望主管部门、“头部”广播电视机构能够在节目制作、播出、机顶盒解码等环节加紧落实技术标准和技术验证,真正实现隐藏式字幕在国内的落地播出,充分保障听力残疾人文化权益,丰富他们的生活,促进融入社会,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基于以上听障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希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广播电视媒体机构,充分考虑听障群体收视的信息迫切需求,积极推动在全频道实现隐藏式字幕播出。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可考虑在一些频道先行试点,并做好隐藏式字幕的宣传推广工作,引领带动各地电视台开展有关探索创新。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的新媒体积极探索提供AI字幕(实时语音转文字)服务,便利广大听障人群。希望有关方面共同努力,更好地满足听障群体的特殊需求。
(邰丽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