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用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诚意,用代表国家民族精粹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面貌,是行之有效的国际交流方式。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戏曲根植人民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普遍文化生活的缩影,同时在展现形式上又是高于生活的国粹艺术,其词、旋律、情绪之美,共鸣、共情、应用能力之强,是最能代表中国式美学和文化气质的传播载体之一。
在经济融通、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人们渴望了解彼此的生活,期待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当前,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和国际多种平台,支持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中国”海外形象的重要任务。
早在1852年,粤剧就走出国门,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1930年,梅兰芳先生到美国访问演出,再次引发了世界对中国戏曲的关注,中国戏曲也被世界戏剧界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特别是昆曲、粤剧、京剧等相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体现了以戏曲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艺术的世界价值。
近几年,传统戏曲频频出圈,在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吸引了更多媒体人、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以粤剧为例,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国风特色、东方美学,惊艳观众,上映不到20天即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白蛇传·情》并未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不断拓展海外传播途径。在2019年中国(广东)电影欧洲展映活动上,主创团队带着作品奔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希腊雅典、西班牙马德里与观众见面,还根据当地观众审美习惯,重新设计海报、翻译字幕。《福布斯》影评家马克·休斯以“《白蛇传·情》辉煌引入一个新的电影亚类型”为题,高度赞扬了该片。美国影音响/视觉技术大师斯科特·威尔金森称这部电影是“对粤剧古典表演传统的现代重塑”“音乐成功地跨越了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的鸿沟”。
优秀的戏曲能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最具中国特色、独具东方审美的艺术更容易吸引国外民众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成为有共识、有交流、被期待的鲜活存在,达到最被接受、被喜欢、被尊重的文化依存关系,以独特方式输出中国故事。
以文化内容、历史交集为切入点,同样可以挖掘、整理、传播“一带一路”的伟大叙事。如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前后总计6万多广东三水妇女漂洋而去,参与了新加坡建设。这群妇女被称为“红头巾”,新加坡政府为其建立博物馆、写入教科书、发行邮票,在国家高度的各个层面赢得敬意与认可。由这个群体引申创作的粤剧《红头巾》,展现的不单单是岭南女性海外奋斗的地域群体,也不单单是中国人海外发展的文化群体代表,更是中华民族因民族美德而被国际社会尊重的典型事件,是在历史现实、世界视野中展现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中国精神的难得尝试。《红头巾》既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可以融入世界舞台的剧目,也是戏曲艺术走出国门的文化名片。
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归国际文化的主车道,从市场消费优势升级为内容创作优势,快速推动优秀戏曲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关乎文化自信的树立和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
对此,我建议,应该成立戏剧创作数据库。政府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支持,激励更多编剧从时代之需、中国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建立可供重点院团创作排演的剧目剧本库;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舞台创意实战能力、国际化视野转化能力的专家学者固定为专业院团的合作备选方,方便在新剧本创作时有更多的选择、更顺畅的沟通和更突出的成果;借助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形成当代的戏曲剧集的编撰和总结;成立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对重点题材作品进行“创作、演出、推广”一条龙扶持政策,成立专家组跟进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包装、宣传、国内外推广等可操作方案,尤其推动戏曲在海外的持续推广传播;按照电影的发展路径来看,在各个国家都有过这样的先例,即某些题材的电影起初在国内不为人知,但在国际上却大放异彩,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在国内取得理想的票房。就目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文化的识别度。如果能够在某些重点剧目上面成立专项资金扶持优秀剧目走向国外,应该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稳妥、有效的方式之一;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指导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大与戏曲合作力度,加速合作进度,有侧重点地对重点项目进行引流,增加国内外群众的关注度。建议将传统主流媒体戏曲频道与新媒体资源无缝链接,对支持戏曲文化发展的新媒体资源平台予以资金政策方向的扶持;对戏曲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媒体平台予以实质性的奖励。这对优化新媒体内容,提升媒体观感质量,发挥新媒体产业化过程中对传统戏曲的价值贡献力量,将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曾小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