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档案“活”起来
——评优秀电视节目《档案今拾》
栏目:品味
作者:韩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度安徽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评选中,合肥教育法制频道选送的电视科教片《档案今拾》在45部参评节目中脱颖而出,其鲜明的时代主题、鲜丽的合肥文化、鲜活的视听形象、鲜亮的融媒形式,让沉睡的档案“醒”过来,让沉寂的声音“响”起来,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故纸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精神大餐。创作者从新时代文化宣传的理念出发,深挖档案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走出了一条地方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

  《档案今拾》是合肥市档案馆与合肥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一套大型人文历史类电视专栏。合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合肥市档案馆里有一部合肥发展史,记录了古城的历史足印和时代变迁,也浓缩了安徽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宣传庐州文化、安徽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选题资源库。该栏目内容立足传播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通过展现档案原件、现场采访、重温旧址、再现历史等多种途径,以“案”说史,策划重大选题;以史为镜,弘扬爱党爱国爱家主题,将思想性、导向性融于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性、观赏性之中,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肯定。

  “档案今拾”顾名思义,立足点在“今”,关键在“拾”,就是站在新时代,引领正能量,选取那些与今天的生活关系密切、意义重大的“档案”材料,策划重大题材节目,以古喻今,以史为镜,温故知新,继往开来。2020年度《档案今拾》的成功有其多方面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题材,适时策划重大主题节目、重大热点话题和重大行动报道,将历史性、时代性、人民性、导向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紧扣历史脉搏,深挖历史档案的当代价值,策划重大主题节目,在重温历史中弘扬民族精神。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档案今拾》精心制作推出系列节目“致敬抗战老兵”。通过抗战老兵的口述,聆听抗战故事,传承抗战精神。14岁参加新四军的张樵老人,讲述了在洪泽湖伏击日军的残酷战斗,提醒人们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91岁高龄的刘纪述老人,那时还是学生,不能拿枪上战场,就到部队卫生队去帮助护理伤员,目睹很多伤员惨不忍睹的伤情,坚持上前线杀敌报仇,当他说到“我们一起上前线的战友,好多都没有回来”时,哽咽着无法言语。两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精心保存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功章、立功喜报,虽已褪色发黄,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记忆,不可战胜的丰碑。战火虽已远逝,历史仍有回声。曾经的热血青年,已是耄耋老者。他们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人们,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忘国耻,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关注文化现象,策划重大热点话题,传承优秀地方民间文化,在故事讲述中讴歌人民情怀。合肥人引以为傲的是肥东民间门歌传承人殷光兰的英雄传奇故事。她是一位农民歌手,受到毛主席多次接见,并多次唱进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在当时产生了轰动全国的巨大影响。《档案今拾》通过殷光兰生前采访视频、现场采访殷光兰同事、展示郭沫若亲自修改作序题名的《放声歌唱红太阳——殷光兰民歌选集》,以及郭沫若给殷光兰亲笔回信的原件等多种形式,还原了事件的始末,在深情讲述中,突出了人民艺术家和人民的浓情厚爱,也让人们了解到殷光兰从农民歌手成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心路历程,正如同事对她的评价:一生都在唱歌的人、一生都在传播正能量的人。

  记录时代风云,策划重大行动报道,再现全民抗疫的伟大时刻,在伟大斗争中书写合肥丰碑。2020年注定是要被历史记载的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人和电视人既是抗击疫情的亲历者,也是抗疫历程的记录者,他们下沉社区,冲到防疫前线,用爱心与镜头、责任与担当,连续推出5期系列纪实报道《责任担“档” “疫”不容辞》,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抗疫故事,讴歌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人人都是英雄的合肥抗疫战歌,弘扬“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

(作者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