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前瞻影视艺术的强国之路
——读《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
栏目:视线
作者:左亚男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我们首次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影视艺术作为当代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形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近日出版的由太原师范学院副校长薛晋文主持完成的国家“万人计划”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立足文化强国战略与影视艺术的内在逻辑,以大历史观的视野,阐述了影视艺术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实证性的思维,剖析了影视艺术在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有效对策和主要路径,以发展的眼光,前瞻了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的新空间和新思路。

  >>在百年影史中钩沉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致广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立足中国影视艺术百年发展史,重点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21世纪初期、新时代等五个时期切入,系统挖掘影视艺术在文化立国、文化建国、文化兴国和文化强国过程中的历史实践和时代价值,研究影视艺术百年来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赓续脉络,梳理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轨迹。该专著纵览中西古今,从“历史”与“地理”两个维度理解影视艺术的创新动力及时代意义。在中国文化历史的脉络中,回眸了汉唐、北宋、明清的文化,解读了开明、包容、仁爱的文化精神。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比中,审视了欧盟文化振兴的政策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的文化战略,探讨了创造、凝聚的文化力量。由此,该专著立足大历史视野,重申了影视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彰显了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和责任,既从历时性的视角,阐述了不同历史阶段影视艺术以多样化的探索,寻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的本土路径,服务文化强国的具体实践,又从共时性的角度,阐明了文化强国建设对影视艺术发展的精神性引领,对标影视创作和影视文化的产业实践,实现影视艺术的培根铸魂作用。

  >>在立言时代中深思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尽精微”

  文化强国建设重在文化的活态化,重视在动态的实践过程中传承文化、传递价值和传导思想。该书紧密结合当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变革,立足影视艺术的文本实践和产业实践,敏锐捕捉到了影视艺术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的风向标作用,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影视艺术“为谁代言”“如何立言”的根本问题,探索互联网时代影视媒介对国民教育和社会文化带来的新启发和新变化。在此基础上,该专著依托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精髓,着眼于影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和实践论,经过创造性转化提出了“影以资政”“影以载道”“影以明德”“影以化人”和“影以亲民”的学术主张,试图打通中国传统文论和现代视听艺术之间的壁障,尝试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新的概念、新的视野、新的体系、新的判断,探索影视文化在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审美理想、时代价值和社会担当。

  影视艺术作为极具时代性的传播媒介,既能形成感染性的品牌效应,又能引发现象级的文化聚合。因此,影视艺术对当下时代、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书指出,我们的文化强国战略足以引领影视艺术的发展,使之积极参与时代进程,尤其在摆脱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与培根铸魂方面均体现出一种底蕴深厚的中国品格,由此来应对产业、文化、价值等种种层面的挑战。影视艺术推动时代文化发展是艺术的分内之事,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恰如蔡元培曾经提出的“以美育代替宗教”思想那样,影视文化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时代新人的成长以及道德、文化和思想的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在产业增速发展的语境中,影视艺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该专著将研究重心集中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影视艺术之间和谐共振的关系之中,是通过影视艺术与“国之大者”的结合,来突出影视艺术发展的本体论,也是对影视艺术发展路径的总体认知与现实判断。这正是该专著的要义所在。

  罗素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在某个时刻仰望星辰,思考最大的问题。”该书致力于从小处着眼探索大问题,从“文化——影视文化——文化强国”之间的内在脉络和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影视艺术和文化强国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和谐共振模式,努力为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学理支撑,是对影视文化研究的一种突破,是对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学术深入和实践期许,体现了新时代国内中青年学者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种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