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新探索
——读于平的《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
栏目:品味
作者:唐白晶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对于中国舞蹈史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书写和研究,能否在已有的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寻找新的视角,探索新的路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于平的新著《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或许让人看到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有效的突破。该专著以一人之力,积三十四年之功,对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正本清源、中国舞蹈历史演进的来龙去脉、中国舞蹈文化精神的撷英拾萃以及中国舞蹈风姿流韵的蠡测管窥等内容做了深入、详尽的研究,不仅对中国舞蹈原始发生的考索实现诸多突破,而且对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为中国舞蹈的文化底蕴及其历史建构提供了新视野,对中国的民族舞蹈学学科建设颇有助益。

  打破古代舞蹈史研究的固有范式

  中国舞蹈史近三十年来的撰写模式普遍按照历史朝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的顺序,描述和考据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舞蹈事项。同时,诸多舞蹈史著的撰写通常围扰舞蹈“孕育、兴起、成熟、繁荣、衰亡”的发展框架和规律进行研究。如学者所言,中国舞蹈的历史演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存在,既有历时的流变又有共时的更替,既有多元的本源又有多样的形态,并且各种形态之间的承接与流变又是多向交融、纵横交错的,因此,从多种角度不同路径深入历史深处,尤其是对于舞蹈史中某些重点领域展开相应研究和阐发,对于舞蹈史认知和建构有着重要意义。

  于平沿袭了吴晓邦先生的舞蹈史观,即“舞蹈史的研究主要应该是舞蹈民族意识的研究;舞蹈史的研究应该是置身于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之中的跨学科研究。”因此,于平认为,中国舞蹈史的史学理论建构应关注“舞蹈民族传统”与“民族舞蹈本体”的理论建构,同时作为中华民族舞蹈的历史,人文地理的建构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当代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文化精神建构,一方面要从民族的舞蹈形态中去揭示其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从我们的文化精神中去把握民族舞蹈的功能观。简言之,舞蹈史构成模态不列入“历史分期”,是因为这种具体的做法往往是历史研究的应有之义;舞蹈史构成模态不列入“民族分类”,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民族的舞蹈史拿来放在这一模态中进行综合把握。于平在《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一书中,探寻“史”的脉络,寻绎“史”的规律,钩稽“史”的成因,打破了固有舞蹈史观的研究范式,全书以大量详尽、考究的史料,以单元的专题研究,对中国史前舞蹈发生、中国古代乐舞思想的贯通、中国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连通共洽等方面展开探索,填补了相关空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对中国舞蹈史从细节到整体的全面认知。

  拓展中国古代舞蹈研究的新路径

  既往中国舞蹈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强调文献、文物互证的“二重证据法”,大多关注文献的分析、考证以及文物的印证。尽管文献、文物、田野互证的“三重证据法”曾多次被诸位史家所强调,但其实际使用的广度、深度和有效性皆有待提高。于平曾在《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一文中提出:“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不只是舞史治学方法的一种倡导,更是舞史研究沉积的一个钩沉。在某种意义上,这不是舞史研究‘三重证据法’的所指,它仍是一种‘二重证据法’——只是区别于王国维所指的文献与文物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是‘历史文献’与‘活态生活’相互比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因此,于平在对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研究中强调从可以辨识的逻辑起点入手,即中国的象形文字。通过训诂学对象形文字进行解析,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确认其逻辑起点,进而分析其与舞蹈相关的“动力定型”“集体表象”和“意义指称”。这一研究方法对“巫舞”“萬舞”“傩舞”“蜡祭”“祠高禖”“鼓舞”“龙舞”“秧歌”等舞蹈事项做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收获诸多新的研究成果。

  此外,该书从共时性上体现出一种宏观的文化学研究视野,其不仅仅是“就舞论舞”“就舞写史”的单一研究,而是将舞蹈置于人类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进行广阔的文化学视野的整体性考察,书中大量的文献史料、民族舞蹈学的研究成果等,都体现出于平努力探索舞蹈与文化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学、宗教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等多向性整体研究的思路和追求;从历时性上体现出一种“治史,为当下借镜”的研究视角,其研究古代舞蹈史的眼光没有局限于“就古论古”,而是力求“博古通今”,通过回溯历史解决当代的问题,因此,于平对戏剧构作语境中的戏曲音乐、舞蹈与舞美以及中国古典舞学科建构、中国古典舞深层结构的理论思考等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和认知,最后提出了“中国舞蹈的历史文脉与时代风尚”的命题,如他所言,“中国舞蹈的追求时代风尚必然是中国社会当代发展的现实写照,因此我们也必然要在当代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中创造中国舞蹈的当代性。同样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舞蹈的当代性建构必然有其历史基点,必然在我们民族历史、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进行,而这个‘当代性’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当代建设,是中华民族国际形象的当代塑造”。

  《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与历史建构》是自2016年“南艺舞学丛书”出版以来的第四部教材,用于舞蹈学专业博士学位课程教育,在实现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新探索的同时,还是一部对中国舞蹈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著作。诚如于平所期望的:通过平实的“学识”精进“学术”,进而通过“学术”的精进来涵养“学理”,以“论从史出”的坚实来抵御“以论带史”的空洞,通过“文化记忆”的条分缕析来激荡“文化想象”的精骛神游。

  (作者系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