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党员的青春之歌
——评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
栏目:视线
作者:林玉箫 仲呈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剧照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近期,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华策集团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生动回应了当代青年如何肩负历史使命、如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这一时代之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强国伟业,在历史巨变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新风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围绕党史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文艺作品屡见不鲜。电视剧《我们的新时代》另辟蹊径,从当下基层青年党员的视角出发,以时代报告剧的形式探索“时代新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用新题材、新人物、新思想谱写了新时代党员精神的新篇章。首先,该剧采用单元剧的结构方式,在“传承党员精神”的主题下开辟出六个单元,每单元配置一组主创团队,分别讲述不同地区基层党员在强军强国、工业发展、救援保障、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社区维护等领域的奋斗历程,各单元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补充、映射,从而以多维度的视角、多样化的风格展现年轻党员在应对新时代课题时的责任和担当。其次,该剧在创作上遵循纪实美学原则,将内容的戏剧性建立在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上,以实事感人、凭真情动人。如《紧急营救》以“蓝天救援队”等多个民间救援团体为原型,《排爆精英》融合了三位排雷英雄的感人事迹。剧中的拍摄场景和细节也十分考究,如《腾飞》搭建了同比例的支线客机和静力试验环境,真实再现了我国民用飞机制造的工作场景和工艺流程;《幸福的处方》深入贵州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实地拍摄苗乡村医的故事,体现出真实质朴的艺术风格。再者,该剧紧扣社会热点,及时反映时代风貌,如《腾飞》关注我国飞机制造业“卡脖子”问题,《因为有家》聚焦“网红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美丽的你》更是涉及代际沟通、文明养宠、社区防疫、邻里关系、幼儿托管、5G通信等与当代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每一个故事都凝结着新一代年轻党员的新思想、新智慧,展现着新时代各行各业的新方法、新举措,使《我们的新时代》既具有精神高度、时代内涵,又触及社会现实、贴近民生民情。

  电视剧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归根结底是人学,《我们的新时代》注重挖掘“小人物”伟大心灵的回声,塑造了平凡与伟大相融合、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统一的党员形象。剧中各单元的主人公都是基层工作者,这些“小人物”有技术工人、乡村医生、社区志愿者,也有排爆军人、大学生村官、救援人员等。他们既是具有好奇心、上进心的平凡青年,又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彰显出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范。所以剧中一方面描写基层党员在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另一方面又刻画他们在工作中超越普通人对困难的畏惧、对名利的追逐,在时代大潮中勇敢地涉险滩、闯难关,无私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例如《腾飞》中的刘梦鸢就以强大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将青春和汗水投入我国支线飞机的制造中;《排爆精英》中的刘夕石在个人与集体、小家与大家的矛盾冲突中做出超乎常人的抉择,用“牺牲自我,奉献社会”的信条完成了边境排雷的崇高事业。在深刻诠释“伟大出自平凡”的基础上,《我们的新时代》还注重将年轻人鲜明的个性与共产党人精神的共性相结合,六位主人公都是有性格、有主见、自我意识凸显的新时代青年,如《美丽的你》中面冷心热的白菁、《幸福的处方》中正直善良的柳石兰、《排爆精英》中热血幽默的刘夕石等。尽管环境不同、性格各异,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却又一脉相承、彼此关联。《我们的新时代》有意为新一代基层党员树碑立传、传神写照,将规则与选择、亲情与大爱、崇高与平凡、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由此绽放出青春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奋斗之美、人性之美的动人光辉。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近年来,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均在寻求契合当下传播语境的年轻化表达。然而,作品的年轻化不仅体现在演员的选择、形式的表达上,更体现在创作者对新一代青年精神世界的挖掘和思考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物质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面对出生于网络时代、吸收海量资讯且衣食无忧的当代青年,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引领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来感奋他们,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的重要命题。《我们的新时代》以党员精神的传承回应新一代青年的奋斗支点,将青春励志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关注当代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精神升华的轨迹和心灵嬗变的过程,既在精神的传承上体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又在心灵的成长上强调“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当然,该剧也不避讳青年在奋斗道路上遭遇的挫折、犯过的错误、产生的偏差,而是让青年的理想信念在一次次挫折和奋起中淬火成金、历久弥坚。总的来说,《我们的新时代》以人带事,生动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党员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并以“小人物”为切口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描绘时代精神,引导青年观众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党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作者林玉箫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师资博士后,作者仲呈祥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