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波涌,长岛人歌。湖南文艺队伍曾被誉为“文学湘军”“文艺湘军”。面向新时代,立足三湘大地,我们要努力锻造一支有担当有实力的湖南文艺评论队伍,推出更多文艺精品。
◎要立足独特的湖湘文化根脉,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优秀成果,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对地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不断彰显湖湘特色和品格。要更多地研究全国性的文艺现象和重要的文艺评论问题,主动设置全国性的文艺议题,努力放大湖南评论的音量,在全国产生更大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文艺评论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与人民同心,与历史同行、与创作同步,呼应时代、面向全国,聚焦本土、介入现场,为湖南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时代,湖南文艺评论更应自觉担起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新时代湖南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文艺评论是提高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征程,文艺评论只有守正创新,才能引领文艺创作奋勇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
文艺评论既要体现文艺的审美价值,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评论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努力探索艺术美的创造规律,剖析艺术美的存在形态,发现艺术美的永恒魅力,阐明文艺现象的审美价值。同时,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评论,大力倡导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价值取向,使受众在艺术的享受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艺评论既要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进行评议,还要对社会风尚进行引领。文艺评论应该对整个社会大众审美的提升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担当重要责任。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文艺评论的社会责任,开展更多的有益于向善、向真、向美的文艺评论。致力于发掘发现文艺作品中的真善美、揭示假恶丑,深刻揭示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感,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文艺评论既要有更多的数量和更广的覆盖面,更要追求高质量。要以有担当有活力的理论锐气,提高批评的创造力、创新性,提高文艺评论在文艺繁荣、文艺工作全局中的思想力、活跃力、贡献力,创造出新时代湖南文艺评论的质量标高。要关注社会对文艺的反应,关注文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突出思想见地、观点创见的魅力。增强文艺评论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拓展论文、杂文、辣评、锐评等多种形式,使评论更有力量。
文艺评论要形成鲜明的战斗风格。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不断强化褒贬甄别功能,不断提升战斗力、说服力。要对不良现象开展批评,从不同维度对作品进行剖析。开展科学的、说理的文艺评论,不低声下气,也不轻易上纲上线;倡导说真话、讲道理的评论原则和公道直言、实事求是的评论风气。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之间要赤诚相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要敢于实事求是,论理讲美,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湖南文艺评论既要彰显湖湘特色,更要力争全国影响。要立足独特的湖湘文化根脉,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优秀成果,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对地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不断彰显湖湘特色和品格。要更多地研究全国性的文艺现象和重要的文艺评论问题,主动设置全国性的文艺议题,努力放大湖南评论的音量,在全国产生更大影响。
坚持紧随时代,在湖南文艺评论重点任务上聚焦发力。“笔墨当随时代”,文艺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回答时代之问,文艺评论同样要体现时代精神,聚焦新时代文艺场域精准发力。
要聚焦重大主题。当前,要集中力量打造献礼建党百年的扛鼎之作,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推动作用,鼓舞文艺工作者围绕湖南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奋力书写湖南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宏大故事和精彩篇章。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湖南考察时为我们擘画的“三高四新”宏伟蓝图,加强文艺创作引导,推出精品力作。
要聚焦重点优秀作品。要直面湖南省文艺创作实践,如舞台剧《大地颂歌》和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在艺术上的创新,电视剧《百炼成钢》 《理想照耀中国》在电视美学上的探索,“芒果季风”开创国产季播剧先例等都很值得评论。对于去年以来确定的湖南省献礼建党百年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的大量优秀文艺作品,我们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精心策划、做好评论推介。
要聚焦重点创作门类。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这些重点艺术门类,受众面广、关注度高,应该得到重点关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及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人民群众热心参与、乐在其中,要成为评论家观照社会、引领导向的重点领域。网络小说、网剧、网综、网络音乐等网络文艺,是文艺评论不应忽视的新阵地。对这些艺术门类,要及时推出有分量、有质量的评论文章。
要聚焦重要评论阵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文艺评论阵地的作用,特别是要依托《湖南日报》 、湖南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把湖南评论的好声音传得更远更响。建好用好《文艺论坛》《中国文学研究》《求索》《中国韵文学刊》等专业刊物,在《芙蓉》《湘江文艺》《散文诗》《艺海》等刊物设立文艺评论专栏。充分发挥高校学报、校刊功能,使文艺评论更好地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打造互联网评论阵地,发挥“湘遇”APP等文艺评论阵地作用。推进文艺评论阵地联动发展,形成矩阵式、立体化评论格局。
要聚焦重点评论家群体。要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扛起评论大旗,发表真知灼见。重点聚焦“实力派”评论人才,鼓励文艺名家开设专栏,推出一批有锐气的评论文章。充分发挥“学院派”评论人才的作用,多关怀关心、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出高质量评论。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关注“新生代”评论人才,特别是新文艺群体中的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让这些新生力量更好地推动湖南文艺评论迈上新台阶。
洞庭波涌,长岛人歌。湖南文艺队伍曾被誉为“文学湘军” “文艺湘军”。面向新时代,立足三湘大地,我们要努力锻造一支有担当有实力的湖南文艺评论队伍,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把“文艺湘军”的品牌擦得更亮。
(作者系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