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情演绎中体会纪录片的魅力
栏目:品味
作者:金夏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敦煌,位于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文化光彩,在这块纷争不断的土地上,涌现过许多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常常动人心魄,《敦煌:生而传奇》纪录片就为我们记录了其中几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敦煌:生而传奇》是由冯小刚配音、艾美奖跨国团队制作的人物纪传体和剧情式传奇纪录片。该片通过剧情化的方式,从班超和仓慈等传奇人物的视角切入,演绎敦煌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故事,展现敦煌的瑰丽文化和壮阔历史。

  该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在于历史人物和剧情演绎的高度融合,围绕敦煌这一历史古都,通过紧凑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一边沉浸于精彩的故事,一边体会敦煌在人文、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魅力。为了加强故事的精彩程度,该片采取了虚构人物和情节的方式,在演员台词和服化道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如在第二集中,经商的粟特人莎恩并不是历史真实人物,而是创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虚构出来的人物。创作者将英气和坚毅等性格元素赋予这一虚构的女性人物,还设计了她在敦煌被劫货的情节。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让剧情更吸引人,另一方面是为了衬托这一集的真实历史人物——仓慈。而除了第二集的莎恩,第一集中的班超部下德虎和相关情节也由创作者虚构。在这样的情节设计下,该片的故事性大大提高,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利于激发观众的代入感。相比传统纪录片,该片的虚构部分明显增多,不仅体现了对于艺术性的探索,还体现了对受众习惯的思考,受众习惯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也重视知识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该纪录片也不全将侧重点放在艺术性上,也努力保持纪录片的“记录”本质。在纪录片的主体故事之外,该片穿插专家讲解和地图呈现,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专家讲解方面,第一集穿插前大英图书馆中国馆负责人吴芳思的讲解,强调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同时,专家讲解的内容和前后解说词有着紧密联系,发挥过渡和转场作用,如专家吴芳思用英文所表达的“敦煌位于汉帝国西部的最边缘,是荒僻的边地”承接上文的“对大汉而言,平定敦煌为头等要务”,文本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介绍,而专家吴芳思最后所表达的“从这里到大汉的都城要走好几个星期”则承接下文的“洛阳以西两千公里,敦煌坐落于河西走廊之要冲”,文本内容从初步理性介绍深入到具体理性介绍。在地理位置展示方面,该片采用3D地球的俯瞰图来体现地点的空间距离,如敦煌和洛阳之间的两千公里,在俯瞰地图中显得十分直观。不论是过渡自然的专家讲解,还是直观易懂的地图呈现,都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具有真实性的纪录片,利于实现该纪录片在文化传播和认同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当然,伴随着故事性强的特点,该纪录片的不足之处也随之而生。该片过于侧重人物传奇的故事性,却忽视了敦煌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底蕴。尤其是在第四集中,大部分篇幅强调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具体讲述武则天如何利用佛法为自己登基造势,只有少量篇幅介绍敦煌,只简要介绍阴氏为迎合武则天而修建佛洞和弥勒佛巨像的历史事件,以及佛洞的美术风格,缺少具体的细节描述。其它几集也有相同的问题,如爱国的班固和野心勃勃的沮渠蒙逊等人物的故事虽颇具传奇色彩,但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和敦煌的联系,却仅限于空间之中,在深度上有所欠缺。剧名虽有“敦煌”,但片中却未深刻体现敦煌的内涵,而是侧重于传奇人物的历史叙事,容易让不少钟情于敦煌文化的观众失望。

  不过,虽然《敦煌:生而传奇》对敦煌文化的呈现没有那么完美,但它以敦煌为主线,像串珍珠一般,将不同时空的传奇人物一一记录,用极具吸引力的剧情,演绎一段段传奇,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岁月的故事之旅,兼具知识和趣味,实在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