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情报、输送苏区紧缺物资、护送苏区急需的干部人员,这三大任务是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每个交通员的最高使命,这样一条长达3000公里、被喻为“连接脑袋与躯干血脉的红色交通线”,曾向中央苏区输送过6000多担物资,护送过200多位重要人员,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绝密使命》,讲述的就是上世纪30年代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隐秘故事,讴歌了我党地下交通线上无数英雄坚守信念、勇于献身的赤胆忠诚。5月8日,中国电视艺委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在京召开电视剧《绝密使命》研讨会,专家以及主创围绕题材、剧情等展开深入研讨。
革命历史题材剧大故事要讲,小故事也要讲
“我们了解到,这些交通员倾其所有,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根据地传递重要文件和情报、输送救命物资,创下护送200多名中央领导和党的重要干部无一伤亡的奇迹。但是在此之后,除少数人跟随红军长征转移了,更多的人则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清算壮烈牺牲。”电视剧《绝密使命》总策划袁锦贵介绍说,当时地下交通站在中央苏区老百姓中口口相传,交通站旧址也很多,但是现有的历史资料对其记载并不多,表现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更是鲜见。此次是第一次用电视剧的形式揭秘发生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的故事,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了解那些默默无闻战斗和牺牲在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的无名英烈的故事。
因为在闽西的一个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里看到了几张交通员的照片,照片中他们剃着寸头、穿着黑衣服,于是编剧钱林森最初将角色设想为7个身怀绝技的交通员。可是不久就在挖掘历史资料、重走红色交通线、走访纪念馆的过程中推翻了最初的判断。“真正的交通员平时比普通人还普通,他们就像沙粒落于尘埃,但任务一来,他们马上聚沙成塔,有着非常强的战斗力。”对于没写过红色题材剧的钱林森来说,在一次次采访、走访纪念馆、参观旧址的过程中,此次创作也从“要我写”转变成了“我要写”。
电视剧《绝密使命》塑造了潘雨青、邹叔宝等默默无闻的交通员英雄群像,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革命斗争的老故事要讲,新故事也要讲;大故事要讲,小故事也要讲;大城市斗争的故事要讲,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故事也要讲,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惊天动地,值得大书特书。“通过对角色的饰演,我深刻地了解了这段历史,对当年战斗在秘密交通线上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演《绝密使命》之前,我还出演了《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通过饰演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我更加了解了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艰辛。”电视剧《绝密使命》中赖西诺的扮演者、演员牟星透露,这些优秀的电视剧很多是自己自告奋勇出演的,有的还是零片酬,“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了解党史更爱自己的国家,这也是我作为青年演员应尽的责任”。
从头到尾闪烁着真实的光芒
“这是一部严肃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是谍战剧。如何真实地诠释那段历史和人物故事,是我们整个团队创作的终极目标。”电视剧《绝密使命》导演白涛说。中国作协影视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也表示,由于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在历史史实上不允许虚构,只有做到以史为体、以艺为用,才能在创作中把握好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度。
据了解,电视剧《绝密使命》以真实历史为基础,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采风,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严谨的历史观和写实风格,使这部剧从头到尾闪烁着真实的光芒。比如,该剧90 %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大埔的码头、老街道、商铺、特色土楼、交通站旧址、杂货铺等,主创甚至还原了当时的船只。对此,《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表示,这种实景拍摄带来的原汁原味的质感是影视城取景拍摄无法比拟的。
在高小立看来,电视剧《绝密使命》真实的一面还表现在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绝密使命》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加持的主角光环,更没有过多密码破译等谍战技术流手段运用,而是用一个又一个具体使命推动剧情,使得该剧在质朴还原、真实再现的创作宗旨下从剧情设置、人物塑造、戏剧冲突层面让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使命任务在信仰层面得到艺术升华,从而打动人心,与观众产生共鸣。
专家们认为,创作团队很难得地将交通员的高尚信仰和真实的普通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更可信、更可爱。“交通员很多都是以商人、码头工人等身份做掩护完成任务,抛掉信仰他们就是普通的工人和农民,因为有了信仰他们才焕发出生命的光芒。”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从历史的实际出发,提炼出共产党人忠诚的重要性,“用生命践行忠诚,用牺牲支撑忠诚,这部剧确实写到了极致”。
红色“三绝”为红色题材精品剧创作提供宝贵经验
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电视剧《绝密使命》开播后,福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将该剧列为党史教育的可视化教材之一。福建省委组织部等印发通知,组织全省党员干部学习收看。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专门制定宣传方案,掀起了观看电视剧《绝密使命》学党史的热潮。
近年来,福建先后创作播出了红色“三绝”影视剧:《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我们一直在讲述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尽管人物、情境、情节不同,但主题都是宣扬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袁锦贵表示,影视作品是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在这个平台和阵地上,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故事,要让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英雄壮举走上前台、成为主角,真正成为主旋律。
“红色‘三绝’通过整体性挖掘、系统性梳理、系列性开发和连续性创作,生动展现了革命年代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忠诚底色,为红色题材主题性精品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呼吁要认真总结福建红色“三绝”影视剧创作的经验,“中国电视剧始终要高扬地方文化特色,发掘地方的文化资源优势。各省只有这样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拍摄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电视剧,电视剧创作才能百花齐放,也才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