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芳华 懿德化风
——怀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
栏目:大家
作者:陆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京剧《桃花扇》剧照,杜近芳饰演李香君

  2021年4月17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9岁。随着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奠基者“李、袁、叶、杜”的全部离去,一个时代也宣告落幕。幸运的是,系于杜近芳身上的一段浓缩着新中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和京剧从业者执着追求的历史,因其留下的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因其承继者的所习所传,因其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回忆、整理、总结的宝贵文字,得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里延续、生辉。

  作为《杜近芳口述实录》的作者之一,有四五年的时间,我得以与这段历史交汇。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杜近芳的艺术之美、一位京剧从业者与执着追求者超强的信念之美,更是在这种不懈求索下京剧艺术本体得以散发的魅力之美,是伴随着国家与民族历史进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之美。

  提到杜近芳的艺术,“美”,是一个绕不开的字。扮相美是其一。杜近芳的京剧古装和大头扮相皆俊俏,是一种充满了古典意韵的女性美,绰约多逸态,华彩若桃夭。唱腔美是其二。杜近芳的嗓音先天条件极佳,美、甜、脆,如清荷出水,新纯、清透、水灵。加之她的发声方法极科学,共鸣位置高,似是“开天窗”,声音愈到高处愈显宽亮,在弥补了一般坤旦嗓音尖窄之弱势的同时又拥有了女性声音的全部优点。杜近芳还很“会唱”。她得到王瑶卿和梅兰芳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的钟爱和亲炙,演唱既具梅派之雍容大气,又蕴含王派之筋骨,更是结合了王派“猴皮筋”“松紧带”之法吐纳收放,如白云吐岫,舒卷自如,欲行则行,欲止即戛然而止。最难能可贵的是,杜近芳的唱并不仅以歌喉婉转取媚人、以技巧熟稔取悦人,这些说到底还是“技”的成分,“融情入境、声情并茂”才是她的更高境界。她的唱饱含着剧中人多层次的、丰厚的情感。因此,戏中人物之美是其三。她塑造了纯真俊美的祝英台、亦人亦仙的白素贞、为民请命的谢瑶环、娇俏可人的红娘、情意缱绻的陈妙常、爱国刚烈的李香君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艺术形象。在这些艺术形象中,我们得以看到一种不同于男旦的表演风格。她在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中,成功地加入了作为一名女性演员所体验到的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心理和生理因素,并将之艺术化、外在化,进一步丰富了京剧旦角的歌唱和表演艺术,这是杜近芳的贡献。

  作为一名京剧从业者,杜近芳对京剧艺术有着极为赤诚与执着的追求。她戏称自己为“戏疯子”,成天钻在戏里。为了演好戏,她不留长发、不宴宾客,一出《谢瑶环》,她把自己关在屋里琢磨了7天,剧本贴了几面墙。为了以京剧表现现代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下矿井,学端枪,去海南看牛棚,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地靠近、还原人物境遇,从现实生活中对人物动作进行艺术提炼。演一出戏前,她往往要做大量的功课,了解所演人物的背景、年龄、身份,遇到不懂的问题,便去向专家和朋友讨教。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她都要想明白其中的行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演绎与发挥。因此,即便是《凤还巢》中程雪娥这样旦角演员都演的“大路戏”,在杜近芳的演绎下也有了别样的滋味。在杜近芳耄耋之年接受采访时,说到自己小时候偷着去学各种跟头,练过花脸的髯口功、丑行的轴杆功,还曾想要演《泗州城》时,笑起来就像个孩子;说到自己站在后台的角落里看筱翠花描眉画眼,在列车上向程砚秋讨教发声方法时,她如获至宝,心带虔诚;说到王瑶卿、梅兰芳教授的戏情戏理时,她极为认真、举一反三;谈到自己感兴趣的剧本题材,抑或是谈到当年创排、演戏的心得时,她更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谈戏说艺之间,入情入戏之时,眼波流转,那执着之美让人动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杜近芳16岁,两年后她加入当年的中国京剧院,她的艺术生涯可以说也是新中国京剧史的缩影。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在国家艺术院团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杜近芳得以积极投入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与同仁们一道书写新中国京剧艺术发展的新篇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剧剧目创作演出高潮期,一方面,她积极继承、创排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不但承学王瑶卿、梅兰芳两位大师的艺术,整理演出《玉堂春》《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穆桂英挂帅》,还以旺盛的创作激情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艺术家同台合作,创演《柳荫记》《白蛇传》《谢瑶环》《桃花扇》《西厢记》等几十出剧目,均成为京剧舞台的经典保留剧目。其中,由田汉编剧、杜近芳与叶盛兰主演的《白蛇传》更是自上演之时就风靡全国,久演不衰并享誉海内外,被全国多个剧种、数百家剧团移植排演,成为家喻户晓的京剧优秀保留剧目之一。另一方面,她还主动投身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和表演中,演出了《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等京剧现代戏,为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留下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艺术财富。仅1958年这一年,杜近芳就参与创排了5台新剧目:两台京剧现代戏、两台古典名著改编剧和一台传统剧目改编剧。1958年2月,杜近芳饰演喜儿、李少春饰演杨白劳、袁世海饰演黄世仁、叶盛兰饰演王大春的京剧现代戏《白毛女》仅用10天时间就创排完成,演出轰动当时的文艺界,为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辟了崭新道路,杜近芳饰演的“喜儿”艺术形象永久地载入了京剧艺术史册。

  杜近芳作为新中国艺术团的成员,先后出访了欧洲、非洲、美洲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作出积极贡献。1956年对拉美四国的访演让当地“刮起了中国京剧的旋风”,媒体盛赞杜近芳饰演的虞姬这一角色为“东方皇后”。1957年,她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精湛高超的艺术获得国际认可与高度赞誉,荣获两枚金质奖章和一枚银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60年访演古巴期间,古巴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杜近芳等代表团成员,她亲眼见证古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63年,杜近芳主演的《白蛇传》在巴黎引起轰动,谢幕近20次,巴黎《世界报》盛赞这出戏“令人赞叹不已”,是“诗情洋溢的美妙诗剧”。随着新中国的强大,杜近芳得以一次次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带出国门,在世界散发夺目光彩。

  上世纪90年代末,旨在抢救、发扬京剧艺术的系统文化工程——“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启动,杜近芳积极投身其中,为其代表作《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录音配像,并指导弟子学生为自己的二十余出经典剧目配像,为京剧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一生沉浸在京剧事业中的杜近芳,晚年开始操心起京剧事业的传承人、后继者们。学生演出,她亲自把场。戏曲频道的京剧节目,她常常观看,以此了解当下京剧舞台的变化和京剧人才培养现状,时而欣慰,时而焦虑。多年来,杜近芳受聘担任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为青年人传道授艺,诲人不倦。她还连续几年为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的学员传授《红色娘子军》《谢瑶环》《白蛇传》中的经典片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还依然在病床上用电话语音、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生说戏,传道授业。

  2004年,文化部授予杜近芳“第三届(造型)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其“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氍毹上歌弦舞袖,生于斯,老于斯,逝于斯。杜近芳逝去了,对中国传统剧种的保护,对优秀传统剧目的承袭,对老艺术家们的宝贵人生与艺术经验的记录、留存与整理工作还要继续。所有像杜近芳一样将自己的人生献给中国艺术事业的老艺术家们的精神必将长存!

  (作者系青年作家、《杜近芳口述实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