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基础与前沿
——评《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续编》
栏目:品味
作者:关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修建编译的《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续编(下称《续编》)关注的主要是西方艺术人类学的理论研究、田野个案、学科范式、前沿视角、经典论题乃至学者对话等方面的内容,共收录了相关学术论文11篇。论文作者包括早期人类学界的重要学者,如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雷蒙德·弗思,奥地利学者哈塞尔伯格,还有至今活跃于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现当代学者,如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荷兰美学家、艺术人类学家威尔弗雷德·范丹姆,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澳洲原住民艺术研究的重要人物霍华德·墨菲,还有美国人类学家、旅游人类学的泰斗纳尔逊·格雷本等等。

  正如本书编译者所言,“相比专著,文集成于众手,容易操作,加之领域广、视野宽,有其长处。要较快地推介一个新领域,选编论文集不失为良策”,本书采用了论文集的形式,博取众长、兼收并蓄,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跨时间、跨空间的复合视角的学术思考平台。书中所选文章既具有学科重要性、代表性,又富前沿性、思考性,既有艺术人类学学科经典理论、重要论题,也有时下的新关注、新概念。本书内容涵盖了基本范式、关键概念、田野个案、分支领域和前沿论题等方面的内容,因其宽泛的内容和具有层次感的布局,既适合初涉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学生,也适合在该领域内有一定思考的学者。

  《续编》开篇是奥地利学者哈塞尔伯格的一篇题为《民族学艺术的研究方法》的重要论文,该文可说是为艺术人类学者的田野研究提供了一套标准范式,编译者将这篇文章与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所编纂的《田野调查技术手册》相比较,认为该文是“缩微版的《田野调查技术手册》,只是更简约,也更有条理”。该文试图解答民族学艺术的许多重要问题,主张用准确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研究,而非含混的概括,因为只有详尽的研究才可生成普遍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随该篇论文所附加的其他学者的评议25则,在这些评议当中,学者们根据自身的田野考察经验和研究心得回应了哈塞尔伯格在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有些则是提出了驳斥与质疑,这些讨论大大地扩展了文章所涉空间,引发更多的思考。

  探讨完研究范式,《续编》带领读者走向了具体的田野个案,书中收录了雷蒙德·弗思的题为《提科皮亚的艺术与社会》的论文和罗伯特·莱顿的题为《艺术人类学的中国视角》的论文。两篇论文都是基于具体的研究对象而做的。弗思通过对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上的提科皮亚社会中的造型艺术的研究,对社会技术、艺术品需求、设计态度等问题作出了阐述,弗思以提科皮亚的枕头作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一个人类学视角的艺术研究的范本,他试图阐释人类学家在小微艺术研究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对社会行为的了解有助于解释口头上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罗伯特·莱顿的《艺术人类学的中国视角》则主要是基于他近十余年以来在中国山东农村地区以及景德镇等地所做的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所作,他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山东省农村地区的木版年画和棉布纺织,以及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莱顿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吸收并发扬了英国结构功能论的思想,肯定的同时也批判了阿尔弗雷德·盖尔的“艺术能动性”的理论,他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背后的神话体系、象征性和符号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作为西方学者,他研究中国传统艺术时特别关注到了中国的艺术视角,考察了中国历史上“艺”的概念,中国传统艺术当中“艺术家”与“工匠”的身份与认同,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等问题,是为西方人类学者所作东方研究的又一范本。

  《续编》中除了收录有探讨艺术人类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文章,还涉及旅游和民俗艺术等新话题,进而还观照到了时下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挪用”,书中收录了挪威学者阿恩德·施耐德的题为《挪用:当代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一文。“挪用”本意是指在艺术创作领域,创作者对异文化中的形式、元素、符号、观念等方面的借用或盗用。施耐德认为,挪用是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之间所具有的最为典型而独特的关系,他认为挪用应该被重新定位成一种解释性方法,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借由挪用协商性地接近文化差异,进而进入文化差异。也就是说,在施耐德看来,挪用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或一种过程,借由挪用,艺术家或者人类学者可以在自身文化和他文化之间进行穿梭,由此形成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因此,挪用的过程对于文化交流和文化变迁都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施耐德还考虑到了历史语境、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关系等。

  《续编》以荷兰学者范丹姆与中国学者方李莉的对谈作为结尾,两位学者就艺术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问题进行了交流。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学者范丹姆的艺术研究发展之路以及学术旨趣的形成路径,他还介绍了欧洲艺术人类学界的研究和主要思潮等方面的情况,使中国学者对西方研究现状有了更为直观和近距离的观感。

  《续编》所涵盖内容从学科定义、内涵、研究范式等问题出发,又落脚于具体的研究个案、分支领域,从经典论题出发,又延伸到新论题、新领域,所收录文章不乏重要、经典、前沿之作。本书可说是快速了解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深化开拓相关学术思考的力作。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