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今年清明节假期迎来了电影市场的繁盛景象,《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战金刚》《第十一回》《明天会好的》等10多部类型、题材丰富的电影纷纷定档清明节,电影市场在短短3天的假期获得了超过8亿元的票房,清明节当天单日票房更是超过3亿元,这让一直以来文化氛围相对冷清的清明节假期,也创造了电影票房成绩突出的“清明档”现象。
清明节假期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一定程度上讲,“清明档”是“春节档”的一种延续。2020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电影院全面关闭,本该在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很多都推迟到了2021年,这进一步促使2021年春节档大片扎堆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更高品质的电影在假期档便有了强力的竞争优势。在政府“就地过年”的政策号召下,很多年轻人留在一线、二线城市,形成观影主力军,许多优质头部电影甚至出现票价上涨和一票难求的现象。此外,受疫情影响,在影院关闭半年之久后,广大观众对进影院看电影的呼声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优质电影的期待愈加浓烈。电影《你好,李焕英》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高品质和好口碑取胜的。这些都使得各大片方在发行定档上有了更多信心,延续春节档的观影热度。
然而,“清明档”对于“春节档”虽然具有一定延续性,但二者在文化属性上又存在差异,各自假期内上映的电影也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春节是阖家欢乐举国同庆的日子,而“春节档”正是放大了这一文化属性,在这一档期上映的电影也会凸显出“贺岁”气质,宣传时文案也多见“欢乐”“亲情”等适合欢聚的词汇,使得这一档期属性和上映的电影内容与类型具有较高契合度。而“清明档”更多的是发挥其小假期属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其礼俗主题为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从这一时期上映影片的主题来看,与节日主题显然相差甚远,众多电影在此期间上映,考虑更多的还是其小长假的外部因素。
毋庸置疑,“清明档”上映影片在数量和类型上的丰富为优秀的票房表现奠定了基础,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影片质量优质与否。现实题材电影《我的姐姐》于4月2日上映,清明节3天假期内获得3.78亿元票房收入,几乎占据该档期票房总收入的一半。影片上映后口碑不断发酵,无论是影片涉及到的关于女性及其命运的话题内容,还是童星主角张子枫的演技探讨,都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电影市场的热度,从而凸显出了“清明档”的活力。此外,好莱坞大片《哥斯拉大战金刚》延续了上映一周的热度,在清明节假期3天取得了2.99亿元票房收入,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看出“清明档”影片火爆的原因在于影片优质的内涵,从而也反映了泛档期形势下影片更加注重高质量的趋势。
一直以来,“春节档”“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被称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四大档期”,全年的头部作品基本分布在这四大档期之内,同档期竞争激烈。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国产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电影市场出现了“泛档期”化的倾向,“五一”“端午”“七夕”“清明”,甚至“光棍节”等小档期,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不仅为片方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市场压力,不同档期的价值挖掘也有助于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观影选择。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档期,优质的内容和精良的制作才是保证档期活力的根本要素,今年“清明档”的火爆恰恰证明了优质作品的重要性,也因此打破了所谓“淡季”的魔咒,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发展。